东北网6月25日讯 “在高考成绩、最低录取分数线、全省排名等多项数据已知的情况下,虽然报考仍然会有难度,但还是要静下心来仔细了解、研究各项数据,理性选报志愿,这也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次考量。”昨天上午,哈三中高三学年主任李柏嵩、副主任韩仰忠做客哈尔滨新闻网,就今年广大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高考平行志愿填报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两位老师认为,虽然我省今年首次试行平行志愿,其中涉及到一些新概念,但认真吃透“大本”(指2013年高校招生计划)、仔细研读“小本”(指省招考办出台的平行志愿宣传手册),平心静气免受外界过多干扰,仍然是考生在志愿填报中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志愿间保持5至10分“距离”以免被退档
平行志愿替代梯度志愿,出分报志愿替代估分报志愿,两位老师在解析这个新的志愿填报方式时表示,平行志愿实际上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因为本科一、二批次平行志愿中各设5所高校志愿,排列顺序为A、B、C、D、E,每所高校设6个专业志愿。这也意味着:由排名优先的学生先选报,分数越高,选择的自由度也就越高。
老师建议,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应把最理想的志愿排在第一位,以后的志愿按顺序由高分到低分排列,因为志愿实行分数优先原则,且是一次性投档,因此,借鉴外地市实行平行志愿的成功报考经验,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应充分考虑分数差,如本科一批次志愿所报志愿间应保持5—10分的“距离”,B、C、D志愿间可适当缩小分差,E志愿一定要“保底”,以确保不被退档“甩”到本科二批次。
深入研究相关分数提高志愿有效率
据两位老师分析,今年高校录取分数线将由两个因素构成:其一为考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院校的心理预期、认可度,其二为院校在我省的招生计划。“最终的录取分数线是考生报出来的,而不是高校划出来的。”老师认为,填报志愿前,考生应深入研究相关分数,包括自己的裸分成绩、单科分数,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相关院校及专业近三到五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以及全省1分段人数,还有各批次院校的招生计划、具体专业情况等等,“这些数字对考生报考都非常有意义,这是一套新的计算系统,应该仔细研读、计算,以提高志愿的有效率。”
老师们同时提醒,即使是同样分数的考生,报考的是同一所院校,也可能有人被录取,有人则失去录取机会,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同等分数情况下,还要查看考生的单科成绩,这一点在填报志愿时需要格外注意。
专业志愿要服从不拘泥热门专业
“填报平行志愿前,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准确评估,合理选择院校及专业。”老师们建议,考生对专业不要太执着,当前很多高校都是实行大类招生,且在大学二年级才开始分专业,因此选择专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方向,而不要太拘泥于某些热门专业、时髦专业,或热门地区的院校或专业。
特别要注意的是,平行志愿录取时,因为是一次性投档,若考生选择专业不愿调剂志愿,这样将面临很大的退档风险。如果考生被学校提档又被退档,其填报的其他志愿很可能就作废了,这样就只好参加该批次的补录,若补录不上就会落到下一批次。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考虑由于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状况不符合某些特殊专业的体检要求、单科成绩未达到所报考专业要求等原因而造成的退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