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信息化教学实现城乡间教学资源共享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2013-07-02 20:11: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日讯(记者 王蕊)2日,记者从在香坊区香滨小学召开的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会上获悉,香坊区即将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了教育硬件上的均衡发展。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高速互联的城域内外网,中小学的学生与计算机平均比达到13:1,全区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实现了城乡间、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高度共享,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会议现场。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异地同步课堂”拉近城乡距离 农村学子感受名师课堂

  会议现场的大屏幕内,记者看到,香坊区小学数学学科一次网络研修活动正在进行着,今天活动的主题是《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千以内数的认识》。在画面上,记者可以看到,中山路小学的教师在提问成高子中心校的学生。这样异地师生互动和教学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一个在城区,一个在乡村,两个学校距离35公里。

  “异地同步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据香坊区区长孙恒义介绍,记者所看到的异地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是基于高速城域网环境下的录播教室系统实现的。

学生使用网络课堂上语文课。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为农村学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学校的班级也使用上了电子白板,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硬件水平,甚至一些学校在硬件上已经超过了城镇学校。如何充分运用这些设备,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如何更快地让农村学生享受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了黑龙江省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3年初,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区政府投入500万元,建立了高速互联的城域网,所有城区学校都实现了光纤接入。同时,为区内的15所学校建立了录播教室,并开设名师同步课堂,开展网上研修,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村教师及时高效地参与教学研修活动。为此,香坊区统一制定网上名师授课课程表,本学期,每天有两节网络课进行现场直播,任何一位教师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参与活动。没有及时看到直播的教师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点播。

  “这套系统的建立,还解决了香坊区送教下乡的难题。过去,送教下乡每学期每学科只能实现一两次,而现在,农村学校的师生每天都可以和名师进行交流。通过信息化手段,香坊区的送教下乡活动达到了常态化,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孙恒义解释道。


 

学生用网络教室上英语课。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丰富教学资源、授课环境 学生随时感受个性化课堂

  上午10点40分,在哈尔滨市香滨小学二楼的微机室课堂内,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在网络教室进行着,与其他的教室不同,只见学生们5个人围坐成一圈,都纷纷看着眼前的电脑上的教学内容,嘴里嘀咕着,手上或点着鼠标,或噼里啪啦地打着英文字。

  “刚10分钟的时间,我现在就知道浴室、卧室、厨房等5个房间的名称了。”一名叫芦卓的女学生兴奋地指着自己做的练习题给记者看。

  原来,今天是教师周英池在为4年4班的学生上《in the bathroom》,在周老师讲完了一些基础知识后,学生们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该做的练习题,或温习老师刚刚讲的内容。

  “过去,在传统的一堂课上我只能教1个房间的名称和2个事件,这样孩子们才能清楚地记得。而现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们可以记住5个房间的说法,并且通过图文的配合和选择、连线和填空等练习题的巩固,记忆更加深刻。”

  哈尔滨市香槟小学校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五年制城市公办小学,学校现有学生1300余人,28个教学班,教师83名。该校从2009年开始组织老师梳理教材知识体系,语文、数学、英语分别按照课例、学科知识类型和话题来梳理。

学生们用pad上科学课。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知识设定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要达成这样的学习目标有什么困难,从而找出适合的方式、方法,最后对实现条件分析,做到多种支撑条件相融合。”该校校长孙唯说,为此,学校建立了“信息技术支撑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不同学科的若干教学模式。如数学学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语文学科的“基于多维电子课文的情境阅读教学模式”、英语学科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双主合作教学模式”等。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应用,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考虑到这一点,香坊区全区建立了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目前,教育资源库共有教育资源1400G,涵盖现行中小学不同版本教材。为了把教师从繁琐的制作课件中解脱出来,香坊区为每个义务教育学校都安装了专业教学工具软件,课件制作工具和实验模拟工具中大量的碎片式的基础图片和素材,解决了以往教学资源不能为实际教学服务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理化生实验类课件,几乎是点点鼠标,个性化需求的课件随即生成,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制作课件的热情。”孙恒义说,同时,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需要,为校园搭建了全覆盖的无线网络,添置了笔记本电脑和PAD,为班级和功能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

  孙恒义表示,信息技术突破了教和学的围墙,扩展了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优质师资、资源在城乡间、校际间的互通共享,丰富了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提高了办学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