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步步高
2013-07-03 10:24:06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纪可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3日讯 市委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以来,我市不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力推动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公路建设、电力建设等项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日趋缩小,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农村文化站和图书馆已达到百分之百覆盖率。2012年9月在广东省渔歌精英赛暨全国渔歌邀请赛·惠州民俗文化展演中,我市选送的《赫哲渔歌》代表黑龙江省参加比赛,一举夺得金奖。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设的试点村、示范村、中心村几乎都建立秧歌队,80%以上都新修建农民文化健身广场。每年全市各级专业、业余艺术演出团体在乡间进行各类演出达到300余场,观众达几十万人次。如今,全市农村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548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67%,在校(园)生17.8万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59.5%。通过完善校舍建设,开展集中办学等措施,农村教育投入水平和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得到改造。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撤并农村小学123所,成人职业教育实现全部免费。农村中小学生每天得到3元营养餐补贴。富锦市、同江市寄宿制集中办学走在全省前列。远程教育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从2010年起,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可喜成绩。预计到2013年底,每个乡将拥有一所标准化学前班,每个大村将拥有一所公办学前班。

  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通过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改善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新增设备、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不断改善。全市每个乡镇都有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设置村卫生室。全市现有乡镇卫生院83家,村卫生室1669个。2005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新农合参合率逐年稳步提高,补偿方案不断优化,补偿标准稳步提升,农民群众受益面持续扩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筹资标准由2005年的人均40元提高到2013年的350元,新农合参合率由59%提高到99.4%,累计筹资6.24亿元,累计补偿人次355万人次,补偿金额5.4亿元。为保证我市村级卫生机构的平稳运行和发展,调动乡村医生积极性,市政府决定2013年将每个行政村1名村医工资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重点工作之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市100%的乡镇、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中心村内路至少有一条主街实现硬化。2008年至2012年累计投入10.458亿元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农村电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供电电压合格率达99.78%,供电可靠率达到99.67%。近5年来先后投入1.97亿元,使533个村37.6万人吃上安全的自来水,其中富锦市向阳山镇、汤原县鹤立镇、东风区宏利村等实现了集中供水。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我市所属的9个县(市)区全面铺开,截至到2012年底,全市新农保参保人数为51.79万人,累计收缴资金3.53亿元,享受养老金待遇人员13.86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96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60岁以上人员每人每月享受55元养老补贴。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