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气象台现场服务队

大型机械在取土回填

被淹的肇源水文站
林青于鸿斌 25日8时,松花江干流最高洪峰通过肇源江段。据肇源防指提供的水情显示,当日8时,肇源江段上游立陡山站水位较前一天下降7厘米,已是连续四天呈下降趋势,肇源中游中心站水位首日出现下降,降幅为3厘米,肇源二站镇水位与前一天持平。这表明,松花江干流洪峰已经顺利通过肇源江段。两个月的高水位,让肇源的近两万名抗洪军民已人困马乏,但3302名巡堤员的担子却一点也没轻。他们将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毯式步行巡检,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百米宽江道变成近十公里“海面”
“手术式”方法回填“烂泥坑”
25日,当最高洪峰流经肇源169公里江段后,肇源江段的民堤大部分被冲毁或淹没,国堤也出现数百处险情。部分江段在汛前原本只有100米宽的江道在一个月内变成了近10公里的“海面”。抗洪大军持续两个月的抗洪抢险,保证了到目前为止国堤的安全。
当记者赶到赵光武段临江村江堤时,紧张的护堤排险还在继续,现场组织处理散渗的肇源镇镇长石磊说,他们一边在大坝正面重新摞了近20层沙袋,一边在大坝背面铺了一层无纺布,压上了沙子。但江水持续上涨后,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散渗不断出现,脚下非常软的地方就是新形成的“烂泥坑”。他们采取了“手术式”的办法,先将“烂泥坑”的泥全部挖除,再用碎石回填,铺上沙子,这样可以对慢渗点保持一定的压力。
在连日的采访中,抢险这类有溃坝危险的散渗成了2507名部队官兵每天的必修课,面对最高洪峰和太长时间浸泡的大土坝,他们时刻都在忙碌着。
气象服务车距大坝不足10米
每天1400台机械车辆上堤
在肇源段抗洪中,气象服务车就在离大坝不足10米的地方工作。25日,在肇源二站镇莲花泡村的大庆气象台工作人员金兆岩说,他们提供比较准确的短时阵性降雨预报服务,嫩江和第二松花江的来水量、尼尔基水库和小丰满水库的放流量、沿江各个水位站的水情信息等,让抗洪防汛可以做到从容和准确应对。
25日,记者了解到,除了2507名部队官兵外,肇源当地人每天上堤抗洪的人数超过了1.5万人,机械车辆达1400台。
此外,今年尼尔基水库持续减少下泄流量,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肇源江堤的负荷。
多位6旬老太上堤帮做菜
3302名巡堤员昼夜巡检
24日12时许,记者来到赵光武段临江村江堤时,只见一个黑衣女子,正在用铁锹飞快地装沙子。一问才知,她是友谊村妇女主任韩凤杰,爱人到俄罗斯打工,这次抗洪没赶回来,村上每家都出一个人参加抗洪,她也来了。
当地的老年妇女们也没闲着,看到部队把炊事车开上了大坝,家住解放村小五队的65岁的张淑芹大娘待不住了,叫来了61岁的闫小苹、60岁的高华等同村的几位老太太,帮着炊事员摘豆角、削土豆皮……
目前,洪水仍超警戒线1.35米。省防指特别要求对洪水长期浸泡已经松软的堤坝,要24小时巡护。肇源江堤上,每天有3302名巡堤员,24小时不间断在堤上巡检。
此外,记者了解到,肇源县防指要求即日起禁止停用沿江浅水井、禁止捕捞死鱼和下水洗澡。在高水位期间,禁止一切水上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