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6日讯(记者 魏义松)“爸,再给我送一个白沙袋子来!”26日,松花江双城段临江乡新开口八仙沟段堤坝出现漏水点,记者在采访时听到了一个站在江中压沙袋的小伙儿向岸上喊。马上岸上就有人把一个沙袋,抛到小伙儿的身边。

王胜海的身上被水泡的已经苍白。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记者了解到,站在水里的小伙儿叫王胜海,给他送沙袋的就是他的父亲王振录。父子俩是临江乡三家村人,为了抵抗这次洪水父子俩一起走上了大堤,成了三家村抗洪抢险突击队员。于是在松花江双城临江乡新开口段的堤坝上,很多人在装沙、打桩、压沙袋时,都能看到这对“抗洪父子兵”的身影。
王振录在岸上为儿子运送沙袋。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父亲王振录告诉记者,抗洪前王胜海在上海做辅警,每个月有五千元左右的收入。听父亲电话里说家乡在抗洪,他连夜往回赶,两天后就出现在了大堤上。从那天起,王胜海和父亲一起开始了早五点到晚八点的抗洪生活。

王胜海与队友一起加固堤坝。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我家孩子是退伍军兵,是党员,我支持他回家乡抗洪!”其实王振录家并不富裕,上有八十岁的老母,儿子王胜海又没结婚,家里花钱的地方很多,王胜海每月五千块钱的工资对这个原来只靠种地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个大收入,但王振录对儿子回家乡抗洪表示了极大的赞同。
一位突击队员告诉记者,王胜海参加抗洪后,各种活他都抢着干,遇上危险情况他更冲在前面,下水打桩、压沙袋每次都有他。在休息的间隙王胜海说:“如果家被洪水冲没了,挣再多的钱也没用了。作为一名退伍兵、一名党员,保家卫国是我的使命,我责无旁贷!”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