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日讯 节气尚未到白露,我省便像迅速开启了秋凉模式,降雨降温的同时还夹杂着冰雹。往年9月上旬我省南部才出现晚间低于10℃的天气,今年8月下旬竟然出现低于8℃的天气了。北部地区最低气温更是一头栽到0℃左右。翻看历年的天气记录感觉到,今年低温明显来得更早一些。
夜晚最低10℃左右
“本来等着秋老虎发一下威,等呀等,结果等到一场秋雨,秋老虎的威风被浇灭了,天就再也没暖和过。”近日,我省气温普遍下降,市民纷纷在网上调侃,衣柜里的长裙还没机会见见阳光,刚买的短袖T恤还没等穿就压了箱底。夏天还没过够,秋天就来了。
省城哈尔滨经历了几场降雨天气后,气温有所下降,但降雨过后阳光依然明媚,就是这种略显灿烂的阳光让外出的人们放松了警惕,以为一件长袖T恤就可以撑到下班,可下班后才发现,空气中已能呼出白雾。
连日来,哈市夜晚的最低气温已降至10℃左右。在哈市的街头巷尾,外出的市民纷纷穿起了秋装,更有甚者穿上了带着毛领的外套。
我省多地降温超5℃
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自8月下旬起,我省各地气温普遍下降。大庆、哈尔滨等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小于等于22℃,达到了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我省也仿佛一夜成秋。
8月下旬,哈市频遇强对流天气,冰雹伴着雷阵雨砸下来,再和着瑟瑟秋风,让人一瞬间仿佛置身晚秋。8月31日,我省大部再次出现明显降雨。气象部门监测,8月31日5时至9月1日5时,我省北部地区雨量较大,其中伊春为19毫米,黑河18毫米。降雨同时,我省西南部气温普降4~8℃。8月31日15时,哈尔滨气温为16℃,比30日同一时低4℃;大庆市8月31日气温也比30日同一时下降5℃,仅有14℃。
据气象专家介绍,哈市气温逐渐下降通常是在“白露”(9月7日)过后,秋季的气候特征才会更加明显。和历年相比,我省今年的温度虽然不算最低,但因冷空气盘旋在我省上空迟迟不肯离去,再加上频繁降雨,所以会让人感觉低温来得更早。
下周大范围升温 但晚上还挺凉
受东北冷涡控制,2日,松花江哈尔滨段多云间晴,局地有阵雨或雷阵雨,降雨局地性强,空间分布极其不均,易发生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同时气温持续偏低,感觉冷凉。9月3日后,我省将出现大范围升温,但是幅度较小。预计哈市的最高气温将升至26℃左右,晚间气温还是偏低。
近期低温天气 影响农作物籽粒灌浆
记者从我省气象部门获悉,虽然目前气象条件对农业影响是利大于弊,但近期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籽粒灌浆有影响,若后期温度仍不高,会造成籽粒饱满程度下降,影响产量。专家建议,农区应采取低温防御工作,促进作物早熟。
目前,我省苗情多为一、二类苗,作物长势较好。从前期气象条件看,大部分农区6月上旬—8月中旬气温偏高,热量充足,降水偏多,日照略偏少,土壤水分充足。我省局地发生洪涝、冰雹等灾害,受洪水影响,沿江河农田被淹,但灾害均为局地性,对大部分农区作物来说没有太大影响。总体来看,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水热条件对作物生长和籽粒灌浆为有利形势。
据统计,从8月24日以来,我省农区日平均气温逐渐下降。24—28日,农区平均气温为17℃,比历年同期偏低1.9℃,其中27、28日农区日平均温度低于16℃。近期,低温时段的日平均气温均高于10℃,不会造成作物生长停止,但对作物籽粒灌浆存在不利影响,尤其近2日平均气温低于16℃,会使作物籽粒灌浆速度受到很大影响,若后期温度仍不高且低温持续时间长,会造成籽粒饱满程度下降,影响产量。若后期温度回升,籽粒逐渐灌浆,影响或小一些。
气象专家建议,一是各地做好低温防御工作,加强后期管理,积极做好促早熟工作;二是目前田间仍存有积水或土壤偏湿的地块,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排涝除湿,减少渍害时间,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三是密切关注我省北部最低温度变化,加强霜冻的预测监测;四是沿江的水田要及早筹划,要考虑成熟前稻田排水的渠道,以保证适时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