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面团变身小动物 八旬老太传授超萌面点技艺
2013-10-31 08:29:02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清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于香兰(左)和赵翠英(右)在展示面点。

  生活报10月31日讯 30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街道办事处河广社区内,无论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是前来学艺的市民,都被两位八旬老太制作的传统“百岁”面点给征服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动物面点,令市民大开眼界。而制作这些面点的就是今年84岁的赵翠英和80岁的于香兰。

  当日上午,河广社区听说辖区内有两位老人会做“百岁”面点,就把这两位老人请进了社区。一听说有人传授面点技艺,左邻右舍的大妈和媳妇一下子来了一大帮。在现场,这两位老太不慌不忙,用自己带来的大到菜刀,小到钢笔帽做工具,几分钟的工夫,一件惟妙惟肖的金鱼面点就出炉了。看到两位老人娴熟的技艺,大家都伸手拿起面团学着老人的做法一点一点地做了起来。一上午的工夫,大家共做了两盖帘的“百岁”面点。一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开心地说:“这样的面点,她是头一次见到,每一件看上去都是艺术品。以后一定要继续和两位老人学习,把制作这种传统面点的技艺传承下去。”

  于香兰老人一边做着面老虎,一边笑着说,别看我比赵翠英小4岁,但我还是她的婶婆婆呢。赵翠英老人告诉记者,她和婶婆婆都来自山东招远县,来哈尔滨已经50多年了。“百岁”面点还是在山东老家时跟母亲学的,是过年时用来祭奠和祈福时用的贡品,那个年代她家附近的女人基本上都会做。山东许多地方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小年之后,将面点做成刺猬、蛇等“圣虫”的形状,口含镍币或红枣,大的供在财神和灶神的祭案上,小的放在米缸、面缸、粮囤、钱柜和衣橱里,以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制作这些面点要提前一天将白面和好发酵,但在揉面时面团一定要稍微硬一点,这样剪出的毛刺才会坚挺。等蒸熟后晾凉了,再进行彩绘。就这样,经过十几道工序后,一件“百岁”面点就诞生了。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