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守一方路 安万户心——记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政委王士奇(上)
2013-11-05 09:10:0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常春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5日讯 (记者 马冀) 10月30日,6时30分许,哈尔滨市道里区埃德蒙顿路道里公安分局门前,人车混行,秩序混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在十字路边,细心的市民发现,近些日子,总有一辆交通巡逻车在早晚交通高峰期停在路边,从车上下来的那个交警,一边张望着熙来攘往的人群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一边在本子上记着什么,今天也不例外;与此同时,一座行人过街天桥也在高架桥侧完工待用。

哈市晚高峰时段,王士奇与辖区外勤副大队长路面调研。(中间人物为王士奇)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这个人是王士奇,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政委。站在人群中并不惹眼的他,从注意到这个路口的通行混乱无序开始,就把保障来往车辆和人员安全挂在了心间,不时来看,并做出了架设过街天桥的整改方案。

  不久,这辆巡逻车会重新启程,至于它的下一站,也许是南岗区,也许是香坊区,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点:存在交通难题。他去的目的只有一个:保障人车平安顺畅出行。

哈市交管局政委王士奇,从警26年参与了多场重要安保活动。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就这样,寒来暑往,26年来,他或坚守在站岗亭,或奔走在路上,指挥交通,改善交通,始终践行群众路线,服务哈尔滨长远发展,用一腔执着书写了他对交警这个岗位的全部热爱。

  一心为民

  平凡交警练就过硬本领

  走上领导岗位之前,王士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标兵,他的看家本领,是标准的指挥手势。

  26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他执勤的岗位是大厦岗(现省人大常委会附近),地处哈尔滨市中心繁华地带,车多人多,交通安全保障压力大。他把自己的时间都给了工作,每天执勤近10个小时,三伏天汗水浸湿了帽檐,三九天冰雪冻坏了手脚。

  “信念、目标、责任。”王士奇把对工作的要求归纳为这几个字,“我执勤的地方车流量大,站好岗是保障人车安全通行的最低要求。”王士奇说。为了站好岗,他开始研究每一个指挥手势,想办法尽快解决交通疑难问题;买教材学理论,向老交警请教;磨坏了鞋子,磨偏了鞋跟。辛苦终于换来一身过硬的本领。


  “1997年,大家在一起站岗值班,王士奇的姿势最标准。而且,对违章司机,他始终是不急不躁,耐心给他们讲道理。他的举动得到了认可,司机们也都说这个交警的姿势最标准了,让你自觉的就去遵章驾驶了!”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南岗大队四中队中队长李波说。

  对王士奇的吃苦敬业精神,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崔劲松深有感触,“他在工作上有一股拼劲,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才有所得。在基层当民警期间,王士奇的指挥手势曾被国外记者赞誉为“国际流”;他和岗组同志团结奋战,所在的大厦岗连续9年被评为国家、省、市最佳交通岗组;在直属大队,他8年完成交通警卫特勤任务6700余次,无任何差错。

王士奇带领哈市交管局秩序处民警在路面研究交通渠化。(左二人物为王士奇)东北网记者 马冀 摄

  以路为家

  听民声走基层事无巨细

  “今年哈尔滨市地下管线改造力度很大,涉及全市上千条道路,工作难度很大。”哈尔滨市建委源网办吴敏处长介绍说,出行顺畅是大家的期盼,但基础设施的改造对城市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在矛盾交织的时候,工作不好做,“这时,王士奇的一个举动让我很有触动。”

  今年10月,吴敏带施工队对友谊路上一个井室进行改造。管线工程,大到一条街路,小到一个井室。井室面积不大,不用封道,对交通影响微乎其微,改造前已报知王士奇。没想到的是,当天半夜,正在工人们抢抓施工的时候,王士奇却亲到现场查勘进度、慰问工人,他的认真顿时让人肃然起敬,“这么小的事情他都能到场,大事更不用提了。”

  在不久前的一次踏查中,王士奇从几名学生家长口中了解到,和平路交通拥堵严重。他立即前往查看,并召集有关人员到现场研究措施,迅速启动和平路道路维修改造,在今年9月开学前,和平路拥堵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我们的车辆还没多到不可调和的地步,通过努力,哈尔滨市交通还是可以改善的。”他说。

  说来容易,做起来却耗时耗力。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设施大队工程科科长刘志刚告诉记者,每每找王士奇汇报工作的时候,他基本上都在路面上巡逻。“很多时候给他打电话,他会先问我们在什么地方,他很快会赶过来,因为知道基层交警忙,他就尽可能地将就我们的时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在今年,通过一点一位的踏查,由王士奇带头组建的支队“缓堵治乱课题组”,就先后规划出哈药通达、哈站广场、鸿翔衡山等9个单向交通片区,218条单行道路,极大地缓解了哈尔滨市老城区及中心商业区交通拥堵问题。

  从一而终

  本色不改赢得广泛称赞

  在一些人眼里,王士奇似乎有点“不识时务”。

  前几年,中环路有家企业靠近马路护栏,为了自己方便,想请交通部门在护栏上开一个口子,好让企业车辆通过。王士奇坚决拒绝,“看似在帮助企业,实则是在害他们。企业进出困难的问题可以再想别的办法,乱开口造成肇事可就是大事了!”

  还有一次,王士奇拘留了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位无证驾驶的法官,并扣留了他驾驶的无路权车。因为这次“得罪”,王士奇当年得到了好几封“上访信”。

  “王士奇是对事不对人!”黑龙江省大通实业出租公司57岁的老出租车司机薛守平很认可王士奇,“开出租车,与交警打交道是最多的了,说实话,有点怕交警。但是,自打我与士奇第一个照面后,我就感觉这小子是真心帮着老百姓的。”

  那是1998年的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一辆疾行抢道出租车被困在霁虹桥的雪堆里出不来,造成了交通拥堵,正在执行任务的王士奇匆忙跑上去,二话不说弯下腰使劲推车,车出来了,司机开口要感谢,王士奇一扬手,示意他赶紧走。

  “开车的时候经常看到他执勤,有时候就摁摁喇叭打个招呼。现在我成了他的信息员,他不时会听我们出租车司机对交通管理和安全出行的建议。”薛师傅说。1987年至1998年的11年间,在岗台执勤的王士奇,结交了不少司机朋友。

  如今,王士奇获得的荣誉奖章可以挂满两件上衣,他名字前面的头衔也几经变化,可骨子里,他还是最初那个交警,只是离开了站岗台,换成了巡逻车,依旧在为冰城畅行而奔波。

  “一个人在年龄和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把大好的时光用在工作上……”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士奇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