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稀罕事儿
搜 索
哈尔滨曾有个风水先生 “算出”中央大街是冰城最佳福地
2013-11-10 09:09:3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0日讯 日前,网上流传一篇《风水先生与哈尔滨尼古拉教堂》的文章,引起很多冰城读者的浓厚兴趣。人们在津津乐道这一事件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真的有这样一个充满传奇的风水先生吗?他曾为哈尔滨哪些建筑的选址进行过“指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到了文章的作者李忠义,详解风水先生之谜。

  尼古拉教堂的选址风波

  李忠义是一位老哈尔滨迷,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哈尔滨的历史。据他讲,《风水先生与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这篇文章,是他根据几年前在省档案馆搜集哈尔滨地方志材料时看到的文史资料整理而成的。

  李忠义介绍,曾位于博物馆广场中心、文革期间被拆毁的圣·尼古拉教堂,哈尔滨人习惯叫作剌嘛台。这座古典风格的建筑,古朴简洁、精巧玲珑。它是八面体井式全木结构,没用一根钉子。教堂面积393.64平方米,1899年10月13日奠基始建,1900年曾经遭到义和团的干扰,但最后还是以极快的速度,于1900年12月18日竣工。它是哈尔滨形成和发展史上较早的建筑之一。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关于圣·尼古拉教堂的选址,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十九世纪末叶,沙皇俄国为了扩大远东霸权,通过《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合同》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特权。在确定了以哈尔滨为中心之后,沙俄中东铁路建设局全体官员乘船溯松花江而上,于1898年6月9日在哈尔滨的九站登岸,并将中东铁路建设局,设在香坊的田家烧锅院内。

  李忠义说,当时的建设局官员及其随从人员,大都是东正教徒。所以,在到哈不久,就于1898年8月在香坊修建了圣·尼古拉教堂。这是一栋简陋的平房,也是沙俄在哈尔滨修建的第一座教堂。可随着中东铁路的工程进展,到哈的俄国人日益增多,为了满足教徒的祈祷礼拜需求,建设局的官员决定择地修建一座稍大一些的东正教堂,但是在选址问题上,大费了一番周折。

  当时,建设局内意见分岐较大,有人建议在道里江边登岸处修建,还有人主张在香坊圣·尼古拉教堂原址处翻建……大家为此吵得不亦乐乎。恰在此时,一位中国的风水先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能人”指点建在“龙腰”处

  这个人姓刘,山东人,据史料记载出身于山东某县一个大地主家庭,家境非常好,曾经留学日本、英国,十分博学,可是后来却因吸食鸦片钱财散尽,流落到了哈尔滨,干上了中东铁路建设局的翻译。这位刘先生学贯中西,精通中国的五行八卦和佛道玄学,但由于吸毒成瘾,耗资较大,他自己的工资总是入不敷出,于是就自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开始给人算命看风水。一开始,只有中国人找他看风水,渐渐地,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连外国人也请他。久而久之,刘先生竟成了业内“专家”,不断地为哈尔滨的建筑“指点迷津”。当时中东铁路建设局的官员们也听说了“风水刘”这个“能人”,因此,在请彼得堡工程师彼得列夫斯基设计教堂的同时,也请这位刘先生帮忙选址。刘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给出了一个结论。他说,哈尔滨是一条龙,大直街是龙脊,教堂最好建在龙腰之处,能够永久镇得住哈尔滨这条巨龙。中东铁路建设局的官员们听了这位饱学之士的一番宏论之后,最终决定将圣·尼古拉教堂建在龙腰之处,也就是现在的博物馆广场中心。

  称中央大街为最佳“福地”

  除了为圣·尼古拉教堂选址,这位“风水刘”还曾影响过中央大街的发展。李忠义介绍说,当年的中央大街被称为“中国大街”,原因是那里多是中国人居住的地方。后来,当局请“风水刘”给看看,哈尔滨哪块地方最适合经商。那位刘先生经过多日的研究称,中央大街的一头直通松花江,是哈尔滨最佳的福地。打那以后,当局便大量地收购中央大街的土地、商铺、住宅,建成了繁华的商业街。除了“指点”福地外,“风水刘”还对中央大街附近哪里的财运最旺有过大量的研究。他说,中央大街以西,北起红专街,南至大安街这块长方形地段,是哈尔滨最值钱的地方。果然,直到今天,这一地段的商铺依然十分兴旺。

  李忠义说,当年,“风水刘”除了这些“杰作”之外,位于文化公园里的外国人墓地也是他挑选的。那块墓地,老哈尔滨人称之为毛子坟儿,二战期间,前苏联阵亡的将士也有很多葬在那里。另外,道里区高谊街以前叫高士街,哈尔滨城市形成初期,高士街两侧都是俄国人墓地,那也是俄国人请“风水刘”帮忙进行选址。据悉,当时的南岗叫秦家岗,因该地仅有一秦姓人家居住而得名。后来,“风水刘”研究发现,秦家岗一带与松花江平行有一条龙脉,大直街是龙脊。大直街东侧也就是现在的文化公园一带是龙头;大直街西侧现在的和兴路一带是龙尾。后来,哈尔滨人又遵循“风水刘”的意思,在龙头的左侧修建了一座庙,那就是现在的极乐寺。

  “风水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没有太多的史料记载。但李忠义通过当年中东铁路建设局的翻译留下的部分资料,还原了他在哈尔滨的一些故事。或许,这些片断能够对哈尔滨的历史记忆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