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26日讯 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我市很多符合政策的家庭开始陷入幸福的纠结中:生,还是不生?
这一将对很多家庭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变化的政策,在大庆市民心中会有怎样的反响?大庆有多少符合“单独”条件的家庭准备生二胎?大庆日报为此展开摸底调查,多方面了解我市市民的内心诉求。这份问卷或许不能代表我市全体市民的意愿,但可以看到多数市民对于“单独二胎”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被调查者涵盖了我市各行业从业人员,有企事业单位员工、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务工人员等。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已经成家立业且有一个孩子的60后到90后。其中30-40岁年龄层的受访者最多,人数比例超过60%。问卷内容,主要针对已经生育一胎的父母们,在“单独二胎”即将到来之时,他们会采取哪种态度,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26.2%的受访者认为“单独”政策非常好,会积极准备要第二个孩子;同时也有45.2%受访者称不会再要二胎,这其中,有66.4%的人担心没时间、精力照顾孩子,有32.8%的人担心生二胎的经济压力过大,生活质量会随之下降。
●如果您放弃生育二胎,让您做出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现在的70后到90后们承担着更多的工作压力,两个孩子的生活节奏势必要快更多,也会更辛苦。
陈蕾是自由职业者,爱人在油田矿区工作。因为两个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所以,陈蕾的儿子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在了青岛的小姨家,今年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每年的法定假日,也成了陈蕾两口子的“法定看儿日”。
陈蕾的爱人是独生子,“单独”政策落地后,他们可以再要一个孩子。但对于第二个孩子的话题,陈蕾有些“恐惧”——“一个孩子我都给不了他好的生活,更别说再要一个了!我真不知道,我能给他(她)什么?”
陈蕾的话,也代表了调查者中的大多数。
“两个孩子开销太大,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使32.8%的人放弃了这个权利。
养育一胎成本的逐年攀升,抛开孩子的吃穿用,教育成本也让育龄父母们对于二胎退避三舍。
小赵已在我市一家金融企业工作了8年,孩子今年上四年级。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一路走过来。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上幼儿园一个学期近3000元学费,再加上吃喝拉撒,仅孩子这一年的花费就要1万打底儿。上了小学,学费有所减少,但课外班、特长班费用随之增加,一年少算也要支出两万左右。小赵不敢想再要一个孩子的情景,她真不知道如何支付这些高昂的费用。
养育二胎的经济支出在调查表中是很“关键”的一项。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李枫表示,目前我国家庭的教育支出,是按一个家庭一个孩子配置的。如果再多一个孩子,真的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
家里谁最想要二胎?
“家里谁最想要二胎”?作为“隔辈人”对于二胎的企盼度,明显高于“当事人”。双方老人占了44.7%,妻子和丈夫相比之下,则显得不那么积极。
贾成敏是个很时尚的80后,老公在让胡路操持着一份家族生意。他们有个极可爱漂亮的女儿,今年5岁。老公是独生子,所以即将出台的“单独二胎”政策,让家里四位老人很是兴奋,期盼再抱个孙子或孙女。但贾成敏和老公却没有如此高的热情。四位老人“轮番轰炸”,二人才表示“顺其自然”。
贾成敏很了解老人的心思。每次回双方父母家,她觉得老人看孩子时的笑脸都有点“吓人”,“真的是皱纹最多的时候!”贾成敏说,老人只是想找那个热闹的感觉,孩子越多老人越有安全感。这可能是多数老人的共性吧!
作为符合“单独”政策的您,会选择生二胎吗?
当“二胎”真的可以有,人们又举棋不定,望而却步。
在市直机关某部门工作的小唐一直记得妈妈和她讲的那些事。上个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之初,“怎么可能只生一个孩子”的想法,让很多人对这个政策很抵触,甚至有些反抗。小唐的妈妈回忆:“那个反抗,是很激烈的……真就像黄宏和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演的那样!”
回到现在,再看市民对于生二胎的意愿,冷清到只有26.2%的市民选择会生育二胎,而决定不要二胎的人数比例达到了45.2%。“没想好”、“顺其自然”的比例分别为13.1%和15.5%。
这个结果和半个世纪前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您选择生育二胎,那么让您做出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0后的陈宇在市某公安分局工作,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即使“单独”政策不出台,他们也可以要二胎。今年春天,他们的二女儿出生了。陈宇的朋友都说他很勇敢。因为,养两个孩子意味着家庭支出要产生倾斜,个人精力要受牵扯,时间要被压缩……但在陈宇的心中,两个女儿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在人们心底还是渴望再有一个孩子的。或许,目前一胎父母们还不适应二胎式的家庭结构,但随着这一政策在时间上的推进,二胎式的家庭结构也会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
与陈宇一样,有些年轻父母们选择生二胎有两个主要原因:“两个孩子是个伴儿,一个孩子太孤单”、“将来能互相依靠,不希望看到他(她)一个人承担那么多事情”。
刘鑫柯是媒体人,80后,独生子。他的经历让他对生二胎有着极强的渴望。刘鑫柯高考那年,父亲病重住进了医院。作为独生子的他,只能一边备考一边照顾父亲。“学习的时候想着父亲,照顾父亲的间隙抓紧时间学习……”刘鑫柯说,那段时间他感觉要崩溃了,一是身体上的劳累,还有心理上的无依无靠。他感慨:“那时候,有个兄弟姐妹就好了,所以将来我一定要生两个孩子!”
刘鑫柯的经历佐证了那些决定要二胎人的选择,不要说“四二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孩子)的家庭结构,即便是“二一”结构,给独生子造成的压力也显而易见。
此前,有全国调查称,越是在特大城市和中特大城市,人们生育二胎的意愿越低,越是在小城市或偏远城市,人们生育二胎的意愿越高。这与人们承受的生活压力大小有直接关系,即生育二胎的经济成本、教育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高低,与二胎生育意愿呈反比。
有人说过,“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此次大庆人对“单独”政策反应的调查结果印证了以上说法。
有条件生,但不一定愿意生。近五成人表示将放弃生二胎——这种不愠不火的态度,与大庆在全国城市中所处的位置相符,与大庆二三线城市的特点相符,也说明大庆人对待此次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相对冷静,此次调查结果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