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29日讯 立冬时节,边城绥芬河已被皑皑白雪覆盖,最低气温骤降至零下十七八摄氏度。而在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达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却热气腾腾,一张张金黄的腐竹在工人们娴熟技术的操作下,从豆浆池中提取出来,整齐地晾晒在架子上。
达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内第一家正式投产的企业,标志着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由于享受到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按照出口退税政策,公司每年还可享受出口退税40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将作为企业生产研发的投入资金,这对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记者走进生产车间,车间主任都师傅介绍说:“腐竹的生产需要经过泡豆、制浆、成型、烘干、包装等工序才能完成。加热温度要始终保持在60℃左右。在雾气的笼罩下,黄豆经过泡涨、磨浆甩浆、煮浆滤浆、提取腐竹等一系列程序,再经过烘干车间烘干后,最后变成了明亮透光的成品腐竹。”
达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腐竹、豆腐干、素鸡等豆制品,每年加工黄豆约1000吨,销售豆制品约10万箱,年销售额约2500万元。自今年8月开动生产线以来,产品销售情况良好,腐竹畅销俄罗斯,供不应求。
站在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投资创业中心广场,放眼望去,北京曲美家具集团一排排蓝白相间的厂房主体已建好;中林集团中林友谊木材加工基地上机械轰鸣;山鑫实木地板加工厂生产线进入安装阶段;阿里巴巴云仓配送中心建设紧锣密鼓;隆利源木制别墅构件加工项目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自去年建设以来,‘六通一平’及配套设施全部完工,现已完成园区建设投资2.6亿元,招引入区企业70户,开工项目15个。项目涉及太阳能、木材加工、绿色食品、电子云仓、物流、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对提升口岸城市功能和带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更是财政税源的保证。”边境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张永利说。
按照省委省政府“进口抓加工,出口抓落地”的总体安排部署,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设立四大园区:中俄电子商务产业园、龙江进出口加工园区、国家级木材加工交易示范基地和中俄国际物流园。
绥芬河市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首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多次赴长三角、珠三角及日本、韩国、白俄罗斯进行定点招商,与国内大企业集团洽谈对接,并亲临重点项目现场高层协调推进,确保了总投资4个多亿元的北京曲美、3个多亿的中林友谊木业等一批项目相继签约落地。目前,16个项目计划投资为67.48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2.78亿元。
山鑫木业今年4月开工建设,10月开始安装生产线,在山鑫木业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安装单板生产线。刘经理戴着手套,拿着撬棍正与工人们一起忙活着。“生产线在11月末即可安装完毕,12月即可运行,预计年产值在8000万到1个亿。从目前看,单板市场前景很好,有信心做大做强企业。”刘经理说。
记者仔细翻阅《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规划》指出,绥芬河依托毗邻俄罗斯远东重要经济中心和最大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充分发挥口岸密集、过货和加工能力强、人文交流密切的优势,大力发展跨境陆海联运,加快发展跨境经济、经贸合作,重点发展木材加工、机电装备、电子信息、轻纺建材、绿色食品、石油化工产业和国际物流、跨国旅游、扩大互市贸易规模,建成物流集散中心、贸易投资服务平台、进出口加工基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绥芬河市发改委主任王克全说:“绥芬河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第一个是引起国家在规划上的重视,再一个是在国家的资金项目上,在项目的准入门槛上、在先行先试上国家给予政策,就是说别人不能干,不让干的,你可以先干。”
目前,绥芬河市按照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已制定出拟同俄罗斯交流合作的项目,并将可能争取到国家支持的政策梳理出来,对接项目和拟争取的政策已上报完毕,下一步省发改委将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力争绥芬河在具体工作和项目发展中,继续得到国家和省里更多的支持,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王克全认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下一步争取国家的资金、政策支持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现在《规划》的出台为我们打开一个政策的突破口,将地处偏远的区位劣势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地缘优势,通过沿边开放政策、东北振兴政策、边疆政策、少数民族政策,生态功能区政策的叠加,形成区域政策洼地效应,绥芬河市作为对俄合作的前沿阵地,也正可以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迎来绥芬河改革开放的又一个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