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3日讯 在小兴安岭北麓,地跨五大连池、孙吴、逊克三市县,占地约75万公顷的群山峻岭中,有17座隶属于沾河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瞭望塔。塔上,常年驻守着17对夫妻:他们与松柏为邻、与鸟兽为伴、与阳光对话、与冷月低喃。春秋两季防火期里,他们如炬的目光盯紧群山,扫描着森林、草塘,不放过一点点疑烟……他们,就是被誉为“森林眼睛”、“绿色卫士”的防火瞭望员。
沾河林业局给深山中的每座森林防火瞭望塔固定了一组数字,17座瞭望塔、17组数字,覆盖了林业局75万公顷施业区。在林业局森林防火前线指挥部的沙盘上,17组数字清晰地标注着瞭望塔各自辖区。防火指挥部与瞭望塔间的联络,不用姓名,只用(塔号)呼号。就在这17组没有生命的数字下面,工作、生活着17对用青春、热血、激情、责任甚至生命,守卫着大森林安全的夫妻。
452立新塔,是丰国仁和邵国敏夫妇的阵地。
1990年春天,邵国敏跟着丈夫丰国仁来到这里做防火瞭望员。23年来,夫妻俩负责的这片山林,已经成了他们心的栖息地。
刚来时,塔周边是一片采伐过的荒地。丰国仁一到这里,就用业余时间在荒地上栽树。到今年,两人已栽下6000多棵、约20多公顷的落叶松。望着亲手栽下的、郁郁葱葱的林子,丰国仁憨憨一笑:“可别让我下塔,我俩还真离不开这儿了!”
454茂岚塔,是由父子塔变成夫妻塔的一座特殊瞭望塔。
2002年以前,这里是李辉和他的儿子大朋的阵地。谁知一场车祸,不幸夺走了儿子大朋的生命。2002年春防开始时,李辉忍着失子的悲伤,准备独自上塔。妻子段桂珍不声不响地拿过行李,把自己的衣物一件件地塞了进去。在妻子段桂珍的陪伴下,李辉在塔上又坚守了11年。李辉说:“这是我的岗位,我得坚持到底。”
456义气敏塔,是沾河林业局施业区距离最远、条件最艰苦的一座塔。它瞭望范围内,不仅有大片云、冷杉林带,还有国家森林防火重点区域“大平台”,责任十分重大。
1991年,臧守建携新婚不到两年的妻子陶淑英,上了刚刚落成的“义气敏塔”,至今已经22年了。防火期后休整的日子里,两口子也要留一人在山上照看瞭望设备,另一人回山下林场照看家。
女儿出生后,夫妻俩把她带到了塔上生活。孩子儿时的玩伴儿,就是塔下的花草树叶、飞鸟昆虫,直到需要上幼儿园了,才回到山下姥姥家。直到现在,已在林场医院参加工作的女儿,每年依然有大半年的时间见不着爹和妈。
在沾河林区的大山里,赵福海、徐凤华夫妻驻守的是453号胜利塔;王志刚、马淑艳夫妻驻守的是457号五道林塔;刘乃权、马丽英夫妻驻守的是455号坤得气塔;金跃东、马丽燕夫妻驻守的是465号奋斗塔;刘野光、李艳荣夫妻驻守的是467号石参山塔;王福印,王红娟夫妻驻守的是469号监测站塔……
两座主塔的故事
451幸福塔、461乌斯孟塔,是沾河林业局的两座主塔,既负责瞭望管辖区域内的火警火情,同时还负责沾河林业局南北两个区域内的主要通讯联络,保障防火指挥部与火场间的通讯畅通,以及准确无误接转重要信息。
461乌斯孟塔,正常瞭望观察外,还负责林业局南部地区通讯。
塔龄10年的李胜,是乌斯孟塔的瞭望员,妻子李丽芹则既是瞭望员,又兼任李胜的后勤部长。2009年4月27日,乌斯孟区域发生大火。当时李丽芹回家生小孩,李胜独自负责火场通讯,一个人坚守了7天7夜。饿了,啃口冷馒头;渴了,喝口凉水。“火情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李胜用他清晰的语言表述和综合能力,准确无误地传达各项命令,确保了扑火战役中的通讯联络。


高高的防火瞭望塔。
451幸福塔,则负责着林业局北部地区的通讯任务。
塔主是朱彩芹、王学堂,他们是守塔时间最长的一对夫妻,至今已在塔上工作25年。
1988年9月,怀着一腔对新生活的渴望,新婚不久的朱彩芹和王学堂,带着对“满目的绿”的憧憬,奔向了“幸福”瞭望塔。
1996年5月,外界火烧入沾河林业局乌斯孟施业区,幸福瞭望塔承担起了90%以上的通讯任务。朱彩芹和王学堂在8平方米的塔上3天3夜不眠不休,成功转接千余条信息无差错,为前线扑火提供了可靠的通讯保障。这场大火烧了25天,朱彩芹25天和衣战斗,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最要命的是,储备的副食品半个月就吃没了。山火不灭,塔不能离人。咋办?俩人只好咸菜没了,喝酱油汤;酱油没了喝盐水;盐也没了、水也不多了,就啃干馒头……扑火战斗结束,朱彩芹夫妻获得了三级防火指挥部的表彰。2008年,朱彩芹光荣入党。
2009年4月27日,当伊南河草甸雷击火肆虐沾河时,红斑狼疮康复期的朱彩芹,不顾病痛,坚守塔上15天,无差错接转记录信息上万条,保证了防火指挥部的通讯指挥和火场调度。
王学堂告诉我们:2012年春防时,彩芹的病又复发了。医生让朱彩芹休养,可朱彩芹说:咱幸福塔是主塔,负责的事儿大、事儿多,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再说森林是最好的疗养地,我就在塔上疗养了。摸爬滚打堪比“原始人”
每年,积雪尚未消融时,瞭望员们就得告别亲人,背着器材、补给登塔。生活环境艰苦,工作内容单调,在杳无人烟的孤寂中,塔上、塔下,只剩下了夫妻俩大眼瞪小眼的寂寞。
春防后期,大山里蚊虫泛滥。这时以“草爬子”为最,巡一趟林子,最多能在身上抓出200多个,叮的疤,每逢阴雨天都会又疼又痒。
夏秋的雨天,是瞭望员们又爱又怕的日子。雷电击中塔屋的风险,伴着雨后阵阵清新。塔楼,常常会被雷电击得“啪啪”响。本应关闭的对讲机,因为要保障与防火指挥部通讯畅通,必须开机。于是,他们只好打开对讲、蹲在塔房中间倾听,不漏信号又可规避雷电击穿。
2006年以前,这些瞭望塔上都没有取暖设备。初春和深秋,严寒难抵,晚上睡觉要穿棉衣棉裤盖厚棉被。半夜醒来,经常发现自己已被白雪盖住了半个身子。早晨带上塔的馒头,到中午就冻得啃不动了。后来虽然有了火炉子,但只要地面刮起三四级风就不能生火,取暖、做饭都不行。
而最让他们犯愁的,是水、粮、菜。
每一次防期进驻,他们就像搬一次家。通讯器材、粮食、土豆、干菜、咸菜等生活用品,都要一次性备足。但17座瞭望塔中,除了呼号459由张永和夫妻驻守的塔靠近路旁外,其他的都在大山深处。背上设备和生活用品,就不可能拿太多饮用水。吃水,都要到塔下几公里外的小河里去背。山路难走,背20斤的一桶水,来回就要几个小时甚至小半天。为了省水,他们连粥和面条都不敢做。早春、晚秋小河封冻阶段,他们只能吃雪水。就算有河水可吃,沉淀、过滤后还常有绿锈甚至小寄生虫。干旱时,他们只能取草甸子、河沟水,烧开后,壶底是红色的泥。喝久了,眼睛会火燎燎的疼。
山里冷,啥菜都长不起来。夏天来临,他们也会采点山野菜、蘑菇补充一下。但一来可采野菜的时间短,二来缺油少肉的山野菜还不如咸菜好吃,所以他们多数时候还是习惯咸菜里放辣椒,夹着馒头吃。臧守建告诉记者:遇到火情,连盐水都供不上吃。有一年山路不好,车进不了山,又赶上高系数防火期,塔上24小时不能离人,我们连续10多天没吃到一粒盐,都快成“原始人”了。“不过,天儿好时,坐在塔上一边啃着馒头咸菜,一边遥望满目绿色,蓝天白云、满天星斗时,其实挺知足的!”
心怀感激与珍惜
皮肤黝黑、浓眉大眼、不爱说话的丰国仁,和干净利索、直言快语的妻子邵国敏,最难忘那年那惊险一幕。
2002年6月27日早上,丰国仁发烧了,可夫妻俩都没太在意。因为是春防最严峻的时刻,防火塔不能离人,两人正忙着倒班。连续4天,丰国仁高烧不退,邵国敏这才觉得有些不对劲,赶紧用对讲机向指挥部报告了这个情况。邵国敏说:“咋都没想到,指挥部很快派了辆装甲车,接他下山治疗”。大夫抢救以后告诉邵国敏,丰国仁患的是森林脑炎,再耽误一会儿就有生命危险了。此时,邵国敏惊出了一身冷汗,又是心疼、又是后怕,更有说不出来的感激:“这要是林业局没有立刻派来装甲车,他就没救了。那30多里山路,平时空手都难走,这要背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可咋走出去呀?就算能挪出去,他也早没命了。”
沾河林业局二十八公里检查站459号瞭望塔,是张永和、徐亚夫妻。俩人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格外上心,用张永和的话说:“对于这份工作,我除了感激就只剩下珍惜了……”
瞭望时,两口子那眼珠子一秒钟都不敢眨,就怕错过一丁点的烟点、火情。张永和常挂嘴边的是:“人家在塔上的日子论天过,我论秒过的,我可不能辜负了这份责任和信任”。原来,1998年张永和患上了森林脑炎,第二年又得了骨结核。自己身体不好,媳妇没有工作,生活十分艰难。林业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让他们两口子在距离路边最近的459号瞭望塔上做瞭望员,确保他们一家的生活来源。这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渐渐摆脱贫困,另一方面也让张永和知道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每年春秋两季森林防火期,各塔瞭望员总是第一批进驻防火点,最后一批撤离。从3月15日到6月15日,从9月15日到大雪封山,瞭望员们要在塔上工作整整5个月,没有节假日、休息日。每天,他们在塔上工作的时间基本上都超过14个小时,遇到大风、高温的天气,时间还要延长。防火系数最高时,24小时昼夜值班。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春季防火期要延长或直接进入夏秋防火,瞭望员在深山里工作、生活的时间,那就更长了。
不过,面对长时间的孤独寂寞,瞭望员们依然心存感激:“现在工作条件可好了,24米高、96级台阶的塔楼,清一色是钢架结构,高高地站在上面,手持最先进对讲机,挺威风的。塔上,有个遮风雨又挡霜寒的塔屋,都是2米乘2米或方或圆的小屋,能放一张小床,对讲机还可以用太阳能电板充电。塔下,结实的彩钢板房里,是温暖的家。要是病了,指挥部会派直升飞机直接送医院……”
也有潸然泪下时
有雪的日子很糟糕。
462北沾河塔,塔高36米,是17座夫妻塔中最高的一座。国仁和齐雪丽夫妻已经在这里驻守了15年。雪丽怕雪,一下雪,塔梯上就结满了小碎冰。2012年春防初期雨雪交加,齐雪丽扛着电瓶小心翼翼上塔,可还是从两米高处狠狠滑了下来,半个身子一动也不敢动,疼得直掉泪,一个人呆呆的坐在雨雪里,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
练成捉鼠“女汉子”。
印象中胆小、话少、温柔的张理芳,是460吉岭库塔上侯显福的妻子。2009年,她才跟着侯显福一起上塔。山上鼠多,最怕老鼠的她上山后天天挨老鼠的欺负。又怕又恨中,张理芳一咬牙自己做了个简易鼠夹子。有天晚上值班,独自一气用夹子捉了七、八只老鼠。侯显福调侃她:这回得管你叫捉鼠“女汉子”了。
就怕深山遇野兽。
2000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在背水回来的路上,朱彩芹忽然感到身后有东西跟着自己,回头一看,3只狼一字排开正眼冒绿光、伸长舌头盯着她。慌乱中,朱彩芹捡起一节粗树枝,边舞边退,回到驻地时,汗已浸透了衣服。2002年秋天回塔途中,一只黑熊又对她穷追不舍。她就和黑熊一棵树、一棵树地躲猫猫,等甩掉黑熊时,几乎瘫软在地上。说起和野猪周旋的事儿,朱彩芹说:“那要和狼、熊相比,就是小事儿一桩。”
2012年秋防时,于新丽和王凤山呼号468的瞭望塔,被几只野猪光顾了好几次。当时王凤山有事外出,新丽一个人躲在塔上,听着野猪和她家养的狗打架,两天两宿都没敢下塔。464号塔的吴洪全和王玉波夫妻一起在塔上瞭望时,黑熊不但吃光了塔下他们家锅里的饭,竟然还端走了锅。
有些愧对爹、娘、孩。
朱彩芹的儿子是在山里跑大的。每天,看着爸爸妈妈上塔瞭望,他就只能跟蚂蚁玩。4岁时,追着一只野兔跑迷了路,差点让野兽给叼去。一说起这事儿,朱彩芹的眼泪就噼里啪啦往下掉……
邵国敏有些惭愧:一次学校让写作文,题目是“给家长的一封信”。孩子的这篇作文写道:“是姥姥为我付出了一切”。
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是这些常年在山里工作的瞭望员们最大的痛。老人生病,他们常常不在;甚至老人去世,他们也不能及时赶回。“忠孝”二字,在这些瞭望队员身上很难两全,从没叫过苦的汉子们,此刻也默默擦起了眼角。
尽职尽责守卫青山

秋防开始前,部分瞭望员合影。
沾河林业局,是我国八大重点森林火险区之一,是黑龙江森工面积最大的林业局。在75万公顷施业区里,丰盛的草塘、沼泽地,以及4100公顷的天然红松母树林,是防火的重中之重。为了使瞭望员队伍稳定、相互配合默契,沾河林业局陆续把17座瞭望塔,都变成了夫妻共同工作的平台。
17对夫妻坚守在森林防火第一线,为大森林织起了一道密实、安全的防火网。多年来,在他们严密监控下,及时发现、报告局内外火情近百起,火情发现率、报告准确率达到98%,通讯传递准确率100%。1991年,伊春过境火;1996年,通北过境火;1998年,吉岭库大火;1999年、2003年尖新山地下火;2009年伊南河特大火灾……是他们,日夜坚守在瞭望塔上,观察火情发展、传递火场信息,一手记录,一手对讲,几天几夜不下塔。
每次战斗打响时,他们都生龙活虎。

2004年,朱彩芹患上了在医学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红斑狼疮,组织上想给她调动工作,可她执意谢绝:“培养一个新人不容易,还是我来干吧。”2009年伊南河草甸雷击火肆虐沾河时,身体还在恢复期的朱彩芹,以火为令坚持住在塔上。扑火战斗持续15天,朱彩芹接转火场和防火指挥部通讯信息上万条,无一差错。
2011年秋,463汤元山塔瞭望员金铁山突患急性胆囊炎,需要手术。可当时正值秋防关键期,他担心妻子一个人瞭望万一错过了疑点,就执意吃着药返塔,直到秋防结束才继续治疗。
……
艰苦、紧张、寂寞的夫妻们,其实也乐趣多多。
臧守建夫妇在塔屋和塔下彩钢板家里,各摆了一个花瓶,那是留着插达子香花枝的。每年初夏,达子香花含苞时,臧守建都会采一束养在瓶子里,上塔、下塔都能看见美丽的达子香花。臧守建告诉我们:“这样,能比林子里的花提早一个多礼拜开呢。”
平时,朱彩芹喜欢背诵朱自清的《春》。背到结尾时,总要自己加一句:“啊,那满目的绿啊!”然后一脸灿烂;国仁则喜欢舞文弄墨:“沾河森防有特色,夫妻守塔不寂寞。一唱一随似新婚,二人世界真快乐。”
李辉则在塔上琢磨出了一个摇把式升降设备,把吃、喝放在桶里摇到塔上,方便轻巧。他还用十七座瞭望塔的名字写成对联:三山四河利营林,南福北库孟牧民。横批:空中气新。这些,已上了沾河防火战线上的“瞭望经典”。
25年、22年、21年、18年、10年、2年、1年。除了新上塔的3对夫妻,其他14座夫妻塔在深山中的工作年限,都超过了10年。十几年来,他们多人、多次获得先进个人、标兵称号,6人先后光荣入党。朱彩芹荣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9月,这个光荣的集体,还获得了全省森工道德模范特别奖。
沾河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副主任何昌喜,这样赞美他们:
远山如黛六月初,/微风细雨双手拂。/轻解绦带宽征衣,/森防路遥大丈夫。/最爱大山层林染,/鹤舞鹿奔趣无数。/凯旋养息蓄精锐,/再跨战马上征途。
为了一份职责,他们说:“愿继续与青山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