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7日讯 入冬后,哈市空气质量明显下滑。10月末还出现了罕见的大雾天,多个监测点污染指数飙高,市环保局启动了应急预案,严查供暖、机动车和工业排放。为给治霾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搞清污染物是怎么来的,哈市昨天启动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下个月将初步形成哈市冬季污染物占比报告。
冬季主要污染源
燃煤和尾气
今年1月,哈市正式启用了大气污染新系统,增加了污染物PM2.5的监测,目前在全市各区内共有12个自动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2.5和PM10的污染浓度数据。
据环保部门初步分析,我市常年污染源包括尾气、扬尘和工业排放等,加上冬季供暖需要燃煤,每年燃煤总量可超3000万吨,由于煤在不充分燃烧时可释放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也使得冬季空气质量明显下滑;遇到降雪交通不便利时,也增加了我市百万机动车怠速的时间,有研究表明怠速时机动车排放的污染是正常运行时的3倍。因此,目前哈市冬季污染源主要来自燃煤和尾气,污染排放量已占据城市空气总污染的一半以上。
采样空气污染物
布设4个点位
PM2.5和PM10等污染物,究竟哪些来自燃煤,哪些来自尾气和扬尘,这就需要进行污染源解析。我市学府路、和平路、红旗大街和岭北四个监测点比较能代表哈市大气的整体情况,将在这4处设立手动取样设备。
昨天上午,记者随市环保局监测站工作人员来到岭北监测站,监测人员在自动监测站的二层楼顶设立了4个独立的采样器,底部的抽气泵负责不间断地抽取空气,抽气泵上方的切割器负责过滤,过滤后剩下的PM10和PM2.5将会留在采样器内置的白膜上,连续采集7天后,将对采样物进行化验分析。
明年1月末,将初步形成哈市冬季污染的溯源解析报告。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市将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的污染溯源解析报告。相关部门将以此作为依据,制订相关的治理计划。
3年内力争实现
无重污染天
专家表示,分析冬季污染物来源十分必要,因为我省地理原因和气候影响,四季污染程度相差较大。夏季和秋季时,我市空气质量全国领先,尤其是降雨较多的8、9月份,今年8月,哈市空气质量全国排名第七。春冬两季由于大风、燃煤的原因,空气质量较差,尤其是冬季,今年冬天我市因遇到罕见大雾,导致扩散不利,12个自动监测点AQI飙升至500左右。
为缓解冬季空气污染状况,环保部门制定了治霾工作表,目前,全省13个地市陆续开展污染溯源工作,同时加快推广洁净煤技术,2015年底淘汰10吨以下小锅炉;继续实施黄标车限行,推进第五阶段标准车用汽油、柴油;杜绝冬季秸秆燃烧,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力争3年内消除重污染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