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协商民主”成主旋律
——政协哈尔滨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
东北网1月10日讯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协商议政”、“加大协商民主密度”、“提高协商实效”、“落实协商计划”……在昨天开幕的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主席姜明代表市政协十二届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其中“深化改革”与“协商民主”被高频提及,成为报告中的两大热词。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与开展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将作为主旋律贯穿政协工作始终,服务城市科学发展。
首次一年递交两个建议案
非公经济在我市已占据半壁江山,如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非公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成为今年市政协选择专题协商的题目。“我们想搞清影响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症结,然后,结合实现产业振兴战略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鼓励扶持非公经济加速发展等问题拿出对策办法”,政协有关人士表示,为突出建议的重要性,这个议题在通过常委会专题协商后,还将形成建议案。
养老话题,今年再次被写进政协工作报告——就“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进行专题协商,并以建议案形式递交市委、市政府,为有针对性地应对我市老龄化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一年递交两个建议案,这在近年来的政协工作中还是首次。
此外,就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加强雾霾天气综合治理、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十几个全面深化改革的专题,市政协也将开展重点调研视察和专题协商。
基层协商民主年内城区全覆盖
通过进一步创新发展履职形式、内容和渠道,落实协商计划,加大协商密度,突出协商重点,提高协商成效——今年,改革创新精神将贯穿于政协工作全过程。
政协将拓展全体会议期间协商渠道,组织界别委员代表与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交流。鼓励委员就本界别关心的突出问题与相关部门开展协商,提出意见建议。就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大问题,探索通过政协全体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等渠道,开展建议案协商。探索形成相对成型的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具体模式,争取年内实现城区全覆盖。
在创新协商民主的同时,围绕我市社区物业管理,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专项民主评议。同时,发挥政协委员监督主体作用,尝试建立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城市管理等民主监督小组,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民主监督,促进城市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