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月13日讯 日前,哈市开始制订新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参与修缮、完善、讨论中,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姚杰和哈市某企业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斌全程参与其中。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两位环境保护专家给出了具有操行性的治霾办法。
办法1
下决心把蒙煤清出哈尔滨
“不能说哈尔滨的空气污染就是由燃煤污染产生的,但不得不说蒙煤是加剧空气中PM2.5污染的一大源头。”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姚杰说,蒙煤,其实就是褐煤,因多产自内蒙古,所以被俗称为蒙煤。褐煤也是原煤的一种,原煤是指从地上或地下采掘出来的,未经筛选加工去掉各类杂质的煤,按照炭化程度可划分为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褐煤可以说是“最年轻”的煤,形成年份也就一二百万年,如果燃烧不彻底,将有10%左右挥发物在空气中形成直径0.05到1.0微米的颗粒,这些颗粒比PM2.5还要微小,是空气中PM2.5的重要组成。
姚杰说,涌入冰城的蒙煤,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即燃烧煤炭的锅炉与蒙煤不匹配,燃烧效率很低,即使有除尘设备,也达不到环保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蒙煤燃烧产生的烟尘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他挥发性有机物,经过一次或者二次的转化,变成让人们不敢“深呼吸”的罪魁祸首——PM2.5。因此,控制住蒙煤,是哈尔滨污染源头根治雾霾的必要之路。
办法2
给大烟囱安装监控系统
姚杰建议,第一步,一律禁止,会造成冰城采暖锅炉无煤可烧,因此可以暂时设定蒙煤禁销区,在本采暖季结束后、下个采暖季开始前,再做出禁烧蒙煤的硬性规定。
第二步,目前,哈市供暖燃煤达到500万吨,绝大多数还是散烧原煤和蒙煤,因此,采用洁净煤技术来降低原煤和蒙煤中的挥发成分。
第三步,在哈市短期内还摆脱不了燃煤取暖的条件下,在控制煤的前提下,哈尔滨的燃煤锅炉还需要把好出口关,即除尘设备一定是有效的,达标排放的,建议所有大型锅炉都要安装24小时在线监测系统,环保部门通过计算机系统来监控大烟囱的排放情况。这就要求,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不能望企业而却步。
办法3
“煤政”可操作才能被落实
倡导使用洁净煤的前提是这样的煤要便于购买、好烧和烧得起。如果让打算使用洁净煤的人没有地方可买,或者在价格上大大超过了普通煤炭,那么,即使出台了强制使用洁净煤的政策,也很难被很好执行。
韩洪斌说,很多人都谈及哈尔滨治霾应该从治霾的源头煤炭抓起,提高洁净煤技术、让煤炭和锅炉相匹配等,这样的提法和建议都是对的,但更需要的是,出台推广洁净煤的政策要具有在执行过程中的可行性,否则,对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己任的企业来说,即使有这样的政策,也能只能是看上去很美,因为,很多企业都会遇到在洁净煤面前,有心无力的尴尬问题。
办法4
小锅炉一律烧清洁能源
“将哈尔滨城区1吨以下的小锅炉改成清洁能源锅炉,是减少分散型点源的燃煤污染的必有之路。”姚杰说,尽管哈尔滨近年来一直在燃煤锅炉改造上秉承“上大压小”的原则,进而减少小锅炉的数量,将其并入集中热网来减少污染源,但因为受到客观原因局限和历史形成的结果,很多分散小锅炉无法并网,这部分小锅炉,必须在今年年内改造成使用清洁能源的锅炉。
姚杰说,可喜的是,在媒体的呼吁下,今年年内哈市将重拳强力治霾,继续对主城区内1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进行拆并改造。在日前环保部门举行的治霾专家会上得知,取缔改造1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497台,并入供热管网或改造后使用清洁能源,项目拟于2014年底前完成。目前,哈市环保局正在组织管理人员深入企事业单位下达限期治理和整改通知。在今年年底前,由哈市住房保障局牵头,拆并市区内供热管网覆盖区内的1吨以上10吨及以下燃煤供暖锅炉240台。预计项目实施后,可削减烟尘0.4万吨、二氧化硫0.34万吨,分别较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3.4%、3%。
办法5
拆并工业锅炉不能“一刀切”
近年来,哈尔滨大力进行了拆并小锅炉和上大压小的环保改造过程,这样的做法也成为哈尔滨减少大气污染措施中重要的一条。目前,哈尔滨城区现有锅炉分为发电锅炉、民用锅炉、工业锅炉三种。
韩洪斌说,对于发电锅炉、民用锅炉在使用过程用煤量较为固定,使用季节也比较固定。但工业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是根据生产需求而变换较大的,如果一家工业企业3台10吨锅炉,那么,它很有必要合并成为一个大锅炉;如果一家企业拥有1台6吨锅炉,但只需要4吨的工作量,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很多中、小、微企业就没有办法来进行生产了。韩洪斌建议,哈尔滨在工业锅炉的改造和治理上,应该先将锅炉底数上报环保部门备案,然后进行具体分析,再按照该锅炉的使用时间和相关吨位进行有序淘汰。
办法6
政府给予补贴来淘汰黄标车
在近日环保部门召开的治霾会上,专家们提出,为了减少黄标车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全国各地都出台了针对黄标车的各项限制性措施。目前在哈尔滨已经将限行范围扩大到二环合围区域,限行时间增加到12小时。在2103年,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车辆、非运营车辆三个类型淘汰了4.5万辆黄标车。但对“黄标车”的限制是近年才出现的,在现实中还有不少车主抱怨:“买车在先,政策在后,以后不让跑了,我们损失太大。”对此,环保专家们建议,想要更好推行黄标车的淘汰,政府须为车主以及车辆所在单位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或资金补偿。
办法7
增加空气质量监测点和监测车
秸秆燃烧提供的大量颗粒物、燃煤燃烧提供的大量烟尘颗粒物、汽车尾气提供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与雾天、静风结合,就产生了让人恐惧和危机健康的“超级雾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超级雾霾”,让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必须壮大环保执法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取得,还要考科学执法来保障。姚杰说,目前,哈市全市有12个环境监测点,环保专家们表示,按照哈尔滨城市的现有格局,应该再增设5个环境监测站,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建议再增加50辆尾气遥感监测车,从而能实时的、动态的监控街上冒黑烟、黄标车等超标排放车辆的现行执法。
办法8
建四季雾霾源的分析数据库
治霾是一项长期的目标,不应只在空气污染较重的秋冬季节被重视,应该形成四季的、反映哈尔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的雾霾分析数据库,进而建立长效的、有针对性的治霾方案。韩洪斌说,哈尔滨四季分明,春季多风沙、夏季多降水,而秋冬季节容易形成雾霾天。与上海、郑州等城市相比,哈尔滨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候特征。如,冬季经常产生的“逆温天”和“静风天”,使得污染物像个大锅上一样“罩”在城市上空,久久不散。目前,哈尔滨已经开展了关于污染源解析的监测项目,并且在近期将会有阶段性的结论得出,根据解析的数据,哈市环保部门应该将治霾的目光也转移到春夏季节,建立一整套有针对性的治霾机制。因为,只有知道了春末、夏和初秋时节,哈尔滨空气污染物的构成,才能与初春、深秋、冬天三季,即长达180天的供暖期,哈尔滨空气中污染物的构成形成比较,进而分析出,什么才是造成哈尔滨雾霾天的元凶,也能把这些污染源排个座次,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根治冰城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