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穿越横垄地的爱
2014-01-21 14:00:3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张瑞学是阿城区杨树镇最偏远兰旗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家住双丰街北崴子屯,无路可直通学校,如果想上班,就得走10多里地的横垄地。只有一米五十多的个头,不足百斤的张瑞学,1977年就扎根村小,一直做着班主任工作。他每天往返20几里路,要走三四个小时,一走就是三十六年,一副羸弱的肩膀,不知背过多少风雨中的学童。

  一、扎根村小,敬业无悔

  张瑞学家住在双丰街北崴子屯,没有近路通学校。为了不耽误工作,能给孩子上好课,他上班走横垄地荒道。这条路他走了三十六年。下雨天这条路变成了沼泽地,冰雪天就成了冰河,冰冷的雪水灌进雨靴子,刺骨的寒冷从脚底钻进心底。孩子的期待召唤着他,一个老师的敬业精神支撑着他,他发烧过,但没迟到过;他病倒过,但没缺课过。早上来就进班,晚上放学才出来,一坐就是一天,只有中午吃饭才回办公室。冬季天很黑,他早晨5点多钟就来学校,为学生生炉子,不让孩子受冻;夏季,学生午睡,他照顾着,时而为孩子擦去头上汗水,时而轻轻挪动孩子压麻的胳膊。每逢课间休息,孩子们室外活动,他就蹲在班级门口,边看着孩子的安全边吸着烟,给自己一点轻松,抽着烟睡着了,烟灰掉在脚上,烟头快烧着手指,一个学生轻轻把烟头拿掉,没有惊动他,用本夹子扇着,孩子知道老师累了,很累了......这场面师生用真情演绎着师爱之歌。这是教育者的成功,更是成功的教育。

  2007年,他在下班的路上跌倒了,摔断了左臂,肘部错位,劈缝,伤势很严重。同事们心疼他,要帮他代课,领导们关心他,劝他修养些日子。可他牵挂着要毕业的学生,第二天硬是打着石膏坚持上班了。右手受伤无法写字,他就学着用左手写字,一歪一扭的,往常平滑的黑板,今天却如此的滞涩,断折的粉笔伴随着骨折的痛楚。让这个瘦小的老人,细密的汗水布满额头,三个多月,他未把学生抛下过,日历在他的讲桌上一页一页艰难的翻过。也许是他的精神鼓舞了学生,也许是他的坚强感动了孩子,孩子们的学业进步很快,乡里毕业考试,他班总成绩名列前茅。

  孩子的进步让他无怨无悔地为教育付出。然而,祸不单行,长时间的冰雪路,单薄的雨靴,前年11月中旬,张瑞学患上了肾小球肾炎、前列腺炎,小便失禁。犯病时,半截棉裤被滴嗒的尿液湿透,上一节课要去两三次厕所,为了不被学生看到,他穿上了皮裤,同时他用小瓶系在腰间,接住淌下来的尿液。倔强的他白天坚持上班,晚上打针,甚至利用午休时间打针。教育局领导来学校视察工作,看到这个场面,深深为之动容。

  二、爱心蕴蕾,师爱如歌

  作为教师张瑞学把无私的爱给了学生,把青春献给了

  教育。

  今年学期初,班级转来了一名从山东转回来的本地学生。这个孩子父母离异,导致性情孤僻、多动、自闭,生闷气就吃纸,撕碎了往肚子里咽,班级劳动时他还用手刨。

  张瑞学对这个孩子没有放弃,细心进行观察。发现他中午不在班级,原来孩子没有午饭钱,别的学生吃饭他就躲出去。问他吃饭了吗?他就点头......可是嘴角却紧紧的被牙齿咬着,掩饰着饥饿的口水......张瑞学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从家里给他带饭,甚至把儿媳妇作月子的鸡蛋煮熟给他,把小孩子的奶粉冲过给他。脸脏了,就给洗脸,夏天热了,就给剪头。也许是从没有过父爱,也许是从没有过家庭的温暖,这个孩子全身心沐浴着师爱的阳光。张瑞学的举动敲开了孩子那紧闭的心门,孩子变稳定了,学习成绩提高了,脸上有了笑容,眼睛里洋溢着幸福。

  三十六年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衣服穿少了,他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披上;孩子便在裤子里,他用树棍儿刮净;孩子生病了,他就买药给他们;阴雨天,他背着孩子渡过积水的泥坑,擦去鞋上的泥巴;大风天,他为孩子们撵回吹跑的帽巾,掸去身上的灰土。

  人们说,一个人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被人知的小事,穿越横垄地几十年,热爱学生们几十年,耐得住这份清贫,耐得住这份寂寞,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作为教师的张瑞学是春天的蒲公英,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作为园丁的张瑞学,更是泥土中的金砂,见证了永恒的光泽。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