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一腔真情系百姓
2014-01-21 14:08:45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姜立君,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平山供销社主任。他于1983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仓库保管员、采购员、业务员、副主任,1996年任现职。16年来,他心系供销事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完善供销社经营管理机制,凭借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创新思维,扎实苦干,带领干部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实施开发改造战略,使平山供销社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服务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深化改革,单位面貌焕然一新

  上任伊始,面对着资金短缺、包袱沉重、经营状况举步维艰、各种问题和矛盾突出的极度困难局面,姜立君克服重重困难,统一班子成员的思想,围绕供销社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带领和团结广大职工拓宽思路、积极探索,采取大胆改革、锐意实践等一系列举措,单位不仅偿还了370多万元的债务、解除了210多人的庞大包袱,理顺了劳动关系,而且使资产负债率降低了66个百分点。他按照“入社自愿”和“出资竞岗”的原则,重新吸收农民、非农民社员23人入社,吸纳社员股金和债转股总额为101万元,不仅使单位的发展增长了后劲,村屯网点也由过去的17个增加到目前的37个,网点覆盖率已占全镇自然屯的70%,全年销售收入达到了79万元。同时实施开发改造,将原来的两层办公楼拆掉,筹集资金兴建了集商服、住宅于一体的平山供销社综合楼;创办新项目,利用原有400㎡的危老房屋和3700㎡的场地,投资1900多万元,建成总建筑面积16400㎡的平山百合嘉园商住小区,社有资产从危老破旧,变为全面优良,实现了保值、增值。目前单位资产已达57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17万元,有效资产利用率达到了96%。

  二、情系三农,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供销社“根在农村,本在流通,质在合作”,宗旨是服务“三农”。姜立君把落实宗旨和加快发展紧密相连,结合发展实际,经过探索和研究,全面开展了为农服务工作。

  他为了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和农副产品、山产品的经营,恢复传统项目,经充分论证,综合测算和市场评估,结合实际,对原农副产品采购站进行了翻建改造,规划设计了以农资、粮油食品、农副产品及废品收购和餐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农村综合服务项目,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各级联社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个总建筑面积2064㎡,古朴、典雅、服务功能完备的综合楼已经落成,其中包括1200㎡饭店、营业厅、仓库、锅炉房等附属建筑。这个项目的建设,积极助农增收,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山产品、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姜立君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社宗旨,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入手,以助农增收为切入点,引领农民进入市场,适时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农家店,创办专业合作社。从2003年起,他先后带领农户创办了平山养蜂、养鹿和特色韭菜种植三个专业协会。如今,三个专业协会共吸收农民会员126户,吸纳农民411人。自协会成立以来,他们积极为入会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市场信息、仓储运输等服务,并主动推销协会产品,帮助农民做好市场调研与营销策划工作,他组织12名农民经纪人参加职业资质培训,聘请专业兽医、农技师各一名,组织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三次,累计实现为农增收创效140余万元。他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建设新农村的契机,在平山、松峰山两镇共发展农家店36个,并全部通过哈尔滨市商务部门验收,使国家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姜立君在为民服务中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农民服务能力。他的农资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他并没有将眼光局限于此,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晚上睡不着觉,琢磨着怎样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上网收集各种农民致富信息,分析着各种养殖业的市场行情。2006年,他遵循“服务社员、带动农户、拓展营销、助农增收”的理念,结合实际,联合19户农民共同出资570万元(供销社控股)购置荒滩、荒水51亩,相继创办了生猪养殖、冷水养鱼和家禽养殖三个实体型的三湾专业合作社。五年来,共为本地农民提供优质仔猪6200头,投放市场育肥猪3100头,仅养猪专业合作社就实现收益67万元。此外,投放山鲶鱼、山胖头、鲫鱼苗7万多尾,存栏蛋鸡常年保持在2000只以上,鲜蛋上市量占周边三个乡镇上市总量的40%。三个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创办,既带动了农民,也发展了自身,不仅使基层社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而且建立起了共同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

  姜立君在不断的为民服务和创业进取中,常常在工作之中忽视了自身的健康。下班了,劳累了一天的他仍在考虑工作,同事们让他回去休息,他却说没事的,你们下班吧,我再呆会。他经常工作到深夜,研究方针政策,考虑怎样才能为老百姓带来更大的效益。在不断的熬夜中,姜立君的身体发出了危险的信号。可是这么多年来,他却拿大病当小病,拿小病不当病,有时候得病身体难受的不行,仍然坚持在第一线工作。他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以勤勤恳恳的精神和个人的创业经验,带动和帮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十多年来,姜立君前进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他一直在摸索着如何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如何带领农民致富,如何为百姓造福。他带领供销社的广大职工搞创新、谋发展,造福农民、惠及职工,一步一个脚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使供销社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拓宽,使供销社形象和经济实力得到了跨越性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他的能力和人品深受单位职工和当地农民百姓的称赞,他一腔真情系百姓,成为带领百姓致富的带头人。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