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免费品尝巨无霸披萨。
哈尔滨日报7月3日讯 乳酪香气弥漫百年老街,饕餮盛宴尽显“舌尖冰城”。昨晚,首届哈尔滨西餐文化节在中央大街拉开帷幕,我市20家规模西餐厅首次集体亮相,展示特色食品,宣传西餐文化。
20家西餐厅老街集体亮相
昨天18时,在中央大街东风街舞台,新东方烹饪学校331名学员头戴厨师帽、身着制服组成方阵,围站在舞台前,引得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启动仪式上,马迭尔、华梅、波特曼、露西亚等西餐厅被评为我省十大西餐名店。
开幕式结束后,整齐威武的“老街仪仗队”和高挑亮丽的“四季公主”从东风街舞台出发,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开始了每晚的巡游表演。与以往不同的是,由我市20家西餐企业400余名员工组成的大型时尚西餐特色文化巡游队伍也加入其中,他们中有身着厨师服装的国家特级西餐大厨,也有戴着异域风情头饰的俄罗斯籍服务员,他们边走边向市民游客挥手致意,市民游客纷纷上前,拉住大厨留住“精彩一瞬”。
马迭尔西餐厅厨师长李明启说,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机会很少,通过西餐文化节,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西餐、对西餐文化感兴趣,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有价值。“这是哈尔滨市20家规模西餐厅首次集体亮相。”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会长周景远向记者介绍,目前,哈市共有西餐厅6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0家,其中半数以上为俄式西餐厅。
西餐“接地气”游人免费尝
为方便市民游客品尝美食,感受西餐文化,昨晚,在西九道街休闲区,来自我市8家西餐企业的知名西餐大厨烹制了美味的特色西餐,免费供游人品尝。
赫斯提亚西餐厅的“厚底厚料”美式披萨最吸引人,就连外国客人都竖起大拇指连称“正宗”;露西亚西餐厅的特色产品“牛油包”、“俄式红汤”供不应求,老板只好又抽调来两名厨师“救急”;马迭尔西餐厅的新品面包和红肠,刚端上来就“光盘”,波特曼、欧罗巴等西餐厅也都慷慨地拿出了“镇店之宝”,展示特色产品。
“这些各具风格特色的西餐不可能齐聚在一家西餐厅,可如今在西餐文化节上都品尝到了。”市民张宝丽带着父母来到西餐文化节现场。她说,作为一名普通工薪族,平日很少光顾西餐厅,但是在文化节上不仅可以品美食,还对西餐文化有了一些了解。特意从阿城区赶来参加西餐文化节的“西餐达人”丛惠民表示,他从小就喜欢吃西餐,尤其在俄罗斯留学3年后,对俄式西餐产生了一种依赖,每个周末都要到中央大街吃一次西餐。
赫斯提亚西餐厅总经理张凤岐说,通过展示特色西餐,让市民游客了解西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高大上”,而是一种“接地气”的美食菜肴,它不仅能给人带来味觉享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令人得到精神享受。
哈尔滨是中国首个引进西餐城市
在首届哈尔滨西餐文化节上,还有两家来自黑河市的西餐厅——黑河国际西餐厅和黑河双子咖啡西餐厅参加展示。“展示并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还想借机了解哈尔滨西餐文化。”两家西餐厅负责人异口同声地表示。
“西餐与哈尔滨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省餐饮协会西餐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振华介绍说,1898年,我国第一家西餐厅落户哈尔滨。当时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40多个国家的20万名侨民移居哈尔滨,也带来了西餐文化的盛行和发展。1931年,哈尔滨拥有260家西餐厅,是西餐文化的鼎盛时期,而其中120家西餐厅坐落在中央大街即当时的中国大街区域。西餐不仅受到侨民的欢迎,本地市民也逐渐对这个舶来品产生了兴趣。在当时的西餐厅里,经常能看到市民喝咖啡、吃牛排的身影。1981年,因时代变革而一度衰落的西餐厅在哈尔滨再次崛起。近年来,哈尔滨的西餐厅虽然数量相对不多,但是西餐文化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提升了城市的魅力。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才殿国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