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火车站变形记
2014-07-10 13:39:4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健泽 石岩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10日讯 随着1898年哈尔滨被确定为中东铁路的枢纽城市,这里的发展就与铁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至今,哈尔滨火车站已经有着116年的历史。

  根据记载,哈尔滨火车站曾几经改造,规模逐次扩大,功能越来越完善,并在1988年的第四次改造中,形成了以“大钟”为标志的模样,并一直沿用至今。

  哈站的几次改造,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基本完成。遥想当年的哈站,也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呈现着欧洲和俄罗斯的建筑艺术风格。如今,这座沉淀着城市历史的建筑又将迎来一次改变,面貌如何,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1899年

  老哈尔滨站建成启用,当时被称为“松花江站”,人们也习惯称之为“秦家岗站”。

  当时老站位于现在哈站行李房的地址,仅是临时搭起的一排矮房。功能上仅作为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及行车人员休息室。

  1901年

  于现在哈站第一站台南端的位置才修建了一栋砖石结构的站舍。

  1903年7月

  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秦家岗站也改称为哈尔滨站。

  1904年

  哈尔滨火车东站站舍建筑(俗称老哈尔滨火车站)竣工投入使用,带有明显的俄罗斯建筑风格,这是中东铁路沿线第一座大型火车站。

  1955年

  哈站站舍第一次扩建。将原有行李房旧仓库拆除,修建了一座736平方米的售票厅,并将原小售票厅改为候车厅,这既解决了旅客买票排长队的困难,又缓解了旅客候车难的问题,旅客在市内候车,不受冻挨浇。

  1960年3月

  哈尔滨站原站舍拆除,在原址重建。新站由主楼、东翼、西翼三部分的大型现代化站舍组成,规模和外形都近似北京火车站。但后期由于资金紧张,工程停工。

  1972年5月

  为迎接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来哈为期6天的访问,有关部门在东、西两翼间的空白地带建起了一个连廊。

  1972年

  哈站站舍已经不适应客流增长的要求,又进行了第三次扩建施工。这次改造续建了此前停止的工程,候车面积较之前扩大一倍。


 

  1988年

  哈站进行了第四次修建改造,包括新建主楼,两翼增加一层、重新装修,新建第三、第四候车室,新建两座高架天桥、室外通廊,新增两部自动扶梯等。

  1999年

  为配合哈大电气化铁路工程,哈站经历了第五次改造——站场改造及新建高架候车室,发送旅客能力提高一倍。 

  1972年哈站。

  1960年哈站改造,只剩下纪念碑,其余建筑全部拆除。 

  ●1960年之前的哈站最有味道

  曾任《中国展览》杂志总编的朱俊峰,多年来用镜头记录了哈站改造前的样貌。在朱老家中,记录哈站样貌的老照片被整齐地贴在展板上,照片下标注着拍摄时间。在朱老的记忆中,1960年之前的哈站是最有味道的。“那时的哈站,具有欧式建筑的风格,设计又简单,方便旅客,是最有味道的。”朱俊峰记得,当时哈站绿树成荫,分布着一个个小花园,树荫底下摆有长条座椅,是附近居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1988年挂上大钟

  王宝滨老人退休前是哈尔滨铁路局的一名职工。“哈站主楼正面采用大面积茶色镜面玻璃,和实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主楼前一个大半圆环抱趋势的大雨棚,使主楼与站前广场相呼应。”王宝滨回忆说,哈站的几次改造中,第四次改造是工程量最大的一次,不仅使原站面积扩大了近3万平方米,且主楼铺装了大面积的茶色镜面玻璃、安装了大钟、兴建了与防洪纪念塔遥相呼应的半圆弧环状雨搭,完成后一直是哈市标志性景观。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