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发言人:文学拉近中俄距离
2014-07-15 14:27:19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中俄经济结构和资源存在差异,因此更具互补性,加之两国的深厚的文化沟通的背景,这就更为两国,特别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新的机遇。

  中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作为两大邻邦心灵沟通桥梁的文学一直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顺应中俄两国在文化、经贸、科技等方面交流的需求,在首届中俄博览会期间,倡导了第一届中国—俄罗斯(哈尔滨)文学合作交流会,旨在发挥文学交流的魅力和影响力,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与合作。

  由黑龙江省政府主办,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东北网和中国驻俄罗斯联邦使馆文化处承办的首届中国俄罗斯(哈尔滨)文学合作交流会于2014年7月3日~5日在哈尔滨市省图书馆举行。交流会以“中俄文学交流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主题,探讨当代中俄两国文学作品对人民现实生活状态的反映和影响,分析中俄两国文学作品交流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方向,阐释两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其在文学表达上的一致性,搭建两国文化交流新桥梁。

  会上中俄两国作家及相关人员经过广泛的交流和畅谈,提出希望并倡议今后借助中俄媒体的力量不断宣传两国新作品,两国文学界朋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群体互动,把适合两国读者阅读的中俄文学作品更准确全面的翻译出来。

  作家毛秀璞在会上交流说,中俄两国是个大国,但是太缺乏交流了,尤其是当代诗人之间的交流。哈尔滨举办这样文学交流会太有必要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把我们两国作家交流的成果宣传到全国去,使广大的读者知道俄罗斯作家在想什么,那么俄罗斯的朋友也会把交流的成果带回去,知道中国的作家在做什么、想什么,这对增进中俄两国的传统友谊非常必要。

  车臣共和国作家联盟主席伊布拉吉莫夫在会议期间说:“我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来哈尔滨,能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作家、诗人、作曲家相互交流的平台。”这次交流会在当代社会来说非常必要,当代社会不仅应该有经济贸易、科技方面的交流,还应该有文化文学方面的交流,以便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

  中俄两国比邻而居、山水相连,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两国交往日益频繁。早在18世纪初期,中国人就出使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写成了第一部记载俄国地理和风俗人情的著作《异域录》。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哲学做过深刻的研究,对中国人产生了深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在晚年,他遗憾地说:“假如我还年轻,我一定要到中国去。据统计,上世纪20~30年代,我国共翻译出版俄罗斯文学作品100多种。”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果戈里的《死魂灵》,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等。

  新中国建立后,翻译俄国文学达到高峰。据统计,新中国建立后的10年间,中国共翻译出版俄国文学艺术作品3000多种,总印数近9000多万册。1949年到以来,已有5000多位俄国古典和现代作家的作品被译成中文,基本上覆盖了俄国古典文学和苏联各民族文学中的代表作。苏联文学作品在中国人中间有着千千万万忠实而热心的读者。这些作品影响了许多中国人。

  习近平主席在索契冬奥会期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说:“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这部著作。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比如,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可见这些俄罗斯文学作品对中国人特别是习主席这样的知识分子产生的深远影响。

  现在的中俄文学作品相互都翻译的太少,现在我国很少看到俄罗斯现代的电影、电视剧,不了解现代现代音乐,俄罗斯观众对我国电影的了解也仅限于功夫片。中俄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厚传统友谊,这是新世纪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的良好基础。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中俄经济结构和资源存在差异,因此更具互补性,加之两国的深厚的文化沟通的背景,这就更为两国,特别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开展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新的机遇。

  关于举办中俄文学合作交流会的思考:策划筹备首届中国俄罗斯(哈尔滨)文学活动交流会的过程中,引发几点思考。

  其一,借助中俄主流媒体,做好文学合作交流活动的推介工作。

  俄罗斯是黑龙江省需要重点对外推介的重要国家,也是黑龙江省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重点国家,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俄罗斯索契举办的冬奥会期间,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专访时表达了对俄罗斯作家和俄罗斯文学的敬意,他充分强调了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这为黑龙江省今后加强对俄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首届中俄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也为黑龙江省今后加强对俄文学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良好的机遇,今后黑龙江省要充分发挥中俄文学交流的魅力和影响力,通过文化文学的交流合作,促进中俄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的提档升级。

  其二,进一步广交朋友,拓宽与俄罗斯的文化、文学的合作渠道。

  目前,黑龙江省在俄罗斯的文化影响力还比较微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合作交流渠道太少,不能很好地做到借船出海。通过与俄罗斯新闻社、俄通社-塔斯社和俄罗斯的国家级文学艺术组织机构沟通与交流,搭建新的桥梁,向俄罗斯展示传播黑龙江正面形象。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大潮和市场冲击,作为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传统的中俄两个文学大国,我国有足够的理由和资源在坚守与开放的张力中保持自我,促进彼此繁荣。

  其三,以举办文化文学交流活动为平台,提升黑龙江省国际影响力。

  文化文学交流是对外推广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文化交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文化和文学可以拉近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和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增进友谊,扩大宣传效果。文化和文学具有渗透功能,富有长久的影响力。事实证明,通过跨文化和文学交流,宣传黑龙江省独特的冰雪文化、黑土文化、民族文化,可以扩大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丰富我省文化文学交流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其四,加强中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推广。

  近年来,中俄文学作品相互译介与出版还比较少,我国重复的还是那些苏联时期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家作品,黑龙江省应以文学交流会为契机,让更多的黑龙江本土作家的作品走进俄罗斯,丰富俄罗斯人对黑龙江省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系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省政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