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五大连池风景区入选黑龙江文化产业十大品牌
2014-07-31 10:23:47 来源:东北网  作者:谷鸿翎 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31日讯 (谷鸿翎 记者杨林川) 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工商局联合主办的黑龙江文化产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日前揭晓,五大连池风景区以其神奇的火山地貌、重大的地质科考及矿泉医学价值、疗效显著的康疗环境赢得游客青睐,成功入选。7月30日,在黑龙江文化产业十大品牌暨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评选结果发布仪式上,五大连池风景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宋万才领取了此项殊荣。

五大连池风景区党委宣传部长宋万才(中)领奖。谷鸿翎 摄

  2014年1月启动的首次黑龙江文化产业十大品牌评选活动,在全省文化旅游、新闻传媒、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网络信息、影视制作、数字内容、演艺娱乐、印刷复制、工艺美术及节庆会展等11类重点行业的文化产品品牌中进行评选。主办方在全省各地推荐基础上,经过综合评价,推出30个候选品牌,根据网络投票结果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五池十四山,地火冲云天,雄狮踞石海,群山立水间。”这是著名的将军诗人张爱萍对五大连池的真实描述。拥有着“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十几项桂冠于一身的五大连池风景区以其独特的火山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来客。800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千姿百态的喷气锥碟、终年冰封的熔岩隧道,共同书写着惊心动魄的地质变迁史,生动的展示了地球地壳形成进程。

五大连池风景区美女们亮相。谷鸿翎 摄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加强,真正融入自然、体验生活的旅游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对于五大连池而言,生态旅游的社会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旅游者通过对自然生态的体验,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保护世界珍稀的地质遗产,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功能,五大连池风景区共搬迁四个整建制村共849户,拆除湖边渔村和熔岩台地上商服、疗养院等影响环境建筑,总面积13.84万平方米,沿湖200米及核心区内退耕1.28万亩。景区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旅游经济迅猛发展,全方位展示出健康、环保、充满活力的五大连池风景区。2013年,旅游人数103万人次,门票收入3000万元,旅游总收入2.42亿元。作为主导产业的旅游业快速发育,旅游综合效益彰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还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硬支撑。”五大连池风景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屈树广这样说。五大连池风景区注重文化品牌建设,建立了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1年,有着两百多年民俗传承基础的五大连池火山圣水节(药泉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大连池风景区对各类民俗资源进行梳理和修整,对历史遗迹、民间艺术、民族风情进行挖掘和保护,让多民族融合的圣水文化通过旅游开发得到保护、传承和弘扬,从而焕发新的生命和活力,让民俗文化实现了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2013年圣水节上,五大连池风景区形象标识正式与游人见面。在长达六个月的征集活动中,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861件形象标识设计作品。经过权威专家的认真评审,网民投票参与,最终产生了真正能够代表五大连池的“新名片”。

  2014年初,以“五大连池•世界胜景”为主题的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中,一批创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脱颖而出,火山石手链、火山石迷你烛台、杯握时空、宝宝书签、形象标识钥匙扣等23种30款系列作品与游人见面。

  为满足游客文化精神需求,一台名为《神山圣水、连池天下》的精品旅游常态文艺演出应运而生。运用歌舞、魔术、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现五大连池人文历史、传说故事和绚丽风光。

  五大连池风景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将美食文化、文学作品、文艺表演转化为旅游产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加强文化营销,在旅游活动中增加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展示,充实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