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祖国北疆行 助力黑龙江”——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侧记
2014-08-02 20:59:46 来源:东北网  作者:侯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2日讯(记者 侯巍)7月20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指导,省委宣传部、省互联网信息办主办的“祖国北疆行助力黑龙江”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在哈尔滨正式启动。在10天的时间里,采访团先后踏访了哈尔滨市、大兴安岭、农垦九三管理局、黑河市等二十几个采访点。这是一次用媒体的视角触摸黑龙江,用网络的力量宣传龙江的行动。一路走过,大森林、大平原、大农业、大界江,无不充分彰显了我省在生态资源保护、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对俄开发开放方面所做的努力。了解黑龙江,感受黑龙江,也让更多的人看见不同的黑龙江成为采访团成员的共识。

省情推介会现场。

  大森林孕育无限发展潜能

  盛夏七月,走进大兴安岭深处,处处山峦叠嶂,林海莽莽。在全国很多地方高温的天气里,雨后的大兴安岭却一片清凉。“真是太漂亮了,不愧有金鸡冠上的绿宝石之称。”中国日报网马晓棠被大兴安岭绿意醉倒,绿!是最美的颜色。深浅不一,添一分太浓,减一分太淡。大兴安岭是松嫩平原和内蒙古草原的天然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有“绿色宝库”的美誉。森林覆盖率达81.23%,活立木总蓄积5.38亿立方米。

网络媒体龙江行参观采访大兴安岭原生态原林园。

  近年来,大兴安岭抢抓国家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天保工程二期、西部开发等政策机遇,高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面大旗,按照“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生态优良、产业优化、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建设。


  小桨果成就大产业。这个时节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小小的紫色的浆果不仅是大自然的产物更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助成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在大兴安岭超越蓝莓公司,蓝莓被做成了果干,果酱、果酒等一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在阿木尔林业局蓝莓小镇,蓝莓品种达到35种。在北极冰蓝莓酒庄,以蓝莓为原料的多个系列蓝莓酒已经成为一种品牌。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内最大、最丰富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被称为“中国的野生蓝莓之乡”。如今,大兴安岭正以绿色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接续产业之一,形成了由分散生产、加工、销售的自发阶段向政府引导、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千家万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小土豆成就大经济。采访团抵达大兴安岭时,恰逢2014年中国马铃薯大会暨马铃薯产业展示洽谈会在这里召开,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实验基地、原种繁育基地、组培中心、马铃薯储藏配送中心、种薯繁育基地等让媒体采访团大开眼界,在一望无际的北纬高寒土地上,马铃薯花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亩产最低2000公斤的产量吸引了来自各地农业专家前来观摩。马铃薯是大兴安岭地区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全区种植马铃薯16万亩,良种已经在28个省市区推广,至2015年将实现建设脱毒种薯马铃薯种植3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2500公斤的目标,大兴安岭成为中国马铃薯“种薯之都”。“小土豆”孕育了“大产业”,足进了大经济的发展,为林区转型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灵芝、木耳养殖大棚内热闹非凡,正是木耳采摘季节,农户们忙着采摘,晾晒。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大兴安岭抢抓“天保”工程、西部大开发、生态示范区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历史性机遇,不断构建林业生态体系和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林下经济为主的绿色食品业和特色养殖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发展。

  作为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大兴安岭既是我国东北“粮仓”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也是国家重点成矿带,矿产、林下、旅游等资源极为丰富,生态环境年效益总价值达1163.51亿元。

  美丽黑龙江中华大粮仓

  “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进了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爱你那广袤的沃野,爱你那豪放的风姿……。”像歌中唱到的那样,北大荒以它独特的性格,豪放的风姿展现在采访团成员的眼前。当歌声再次在采访团成员中响起,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北大荒碧绿的豆海,青纱帐一样的玉米,那些历尽艰辛,艰苦创业的北大荒人无不给媒体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今,用震撼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新华网黑龙江频道副主任王克家看完农垦九三管局大西江农场现代化别墅区和七星泡农场星怡小区后感慨地说,没想到农场职工能住在别墅里,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真是超乎想象。

农垦九三管局大西江农场的别墅小区。

  中国网记者唐佳蕾在《中国粮仓北大荒:农业机械化率98%以上》报道中说,昔日的北大荒已经华丽转身,高科技、现代化的“大农业”发展成果让人叹为观止。

  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题。在农垦荣军农场,矮高梁高产攻关示范田里,碧绿的高梁开始结穗,谷子种植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鹤山农场农机管理中心,几十辆现代化大农机整齐有序摆放在广场上,农垦科技农业、机械化作业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方向。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在农垦鹤山农场鹤澳奶牛繁育中心,现代化养殖方式打造了世界级牧场,该中心是黑龙江省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奶牛基地,被农业部定为全国37个大型奶牛标准化示范场之一,也是我国北纬48度以北高寒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牧场。

  采访团成员看见的仅是我省垦区发展的缩影,黑龙江农垦经过三代北大荒人的艰苦奋斗,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大胸怀涤荡大气魄。“十二五”时期,全省将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统领,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力争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5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超过1.2万元,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产业体系健全、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生态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黑土地建成国家优质可靠的大粮仓。


  谁持彩练当空舞

  采访团一行走进黑河,已经是暮色时分,黑河市处处流光溢彩,处处流淌着异国风情。浓郁的民族风情,交融的中西文化,造就了中俄边境线上的黑河的独特气质。清澈的黑龙江水蜿蜒向东流淌,对岸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格维申斯克市与之相对应。走在大街上,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来往其中,更有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客人与俄式的建筑融为一体,仿佛置身国外。俄罗斯琥珀、蜜蜡、紫金饰品、巧克力等商品店琳琅满目,国际化的城市在这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记者们纷纷惊叹“黑河不但是大界江、大森林、大湿地、大熔岩、大冰雪的代言者,更是一座能让人从五官到心灵都深感愉悦的城市。”

  百年口岸黑河,她既是历史上著名的“万国商埠”,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在中俄经贸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缘优势无可比拟。黑河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黑龙江相望,是中俄长达7000公里边界线上唯一相对的姊妹城。最近处只有700米左右,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地级对应城市,被称为“两国一城”。

  在黑河市中俄林业科技合作园区内,挺拔的西伯利亚红松、金灿灿的大果沙棘、沉甸甸的黑樱桃,这些原本生长在俄罗斯的优良树种如今纷纷跨越国界,在黑河落户安家。不仅在科技领域,在文化领域,中俄也这里深度融合。28日,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在黑河开幕,中、俄两国的多个艺术团同台竞技,一展风彩。作为边境口岸城市,黑河市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特点,在对俄政党、议会、政府及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媒体等各领域充分展现了优势,全方位构建对俄合作新高地。

  今天的黑河,正处于战略机遇期。相继被纳入黑龙江和蒙东地区沿边开发开放、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六大规划”,被定位为中俄经贸合作中心城市和重要口岸。我省积极打造东部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拟将黑河与哈尔滨、绥芬河、黑瞎子岛打捆申报自贸区。

  龙江掀宣传旋风

  以“祖国北疆行助力黑龙江”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中央、部分省市重点网络和全国知名商业网站30余家媒体,来到黑龙江,聚焦黑龙江,点赞黑龙江,宣传黑龙江,在网络上掀起了黑龙江风。现代化大农业的气魄,对俄的胸怀,大森林独有的气质,体现了黑龙江独有的魅力。从大森林到大平原,从大农业到大科技。一路走来心情激荡,黑龙江“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十大重点产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是省委、省政府的思想结晶,更是黑龙江人民期望所在。

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盛大启幕。东北网记者 邓博文 摄

  光明网孙明泉说,此行深度体验到了龙江之大、龙江之美和龙江之盛,更为重要的是,体验到了龙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总格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体悟到了龙江不只是龙江人民的龙江,它更是全国人民的龙江,因为它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基地。

  采访团一行从走进黑龙江到了解黑龙江,直至爱上黑龙江,经历的时间跨度并不是很长。采访团成员白天采访、晚上写稿,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活动进行了全媒体立体式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黑龙江,认识了黑龙江。以第八届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为关键词,百度搜索到36,600个结果,以“祖国北疆行助力黑龙江”为关键词,百度搜索到102,000个结果,百度搜索量超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新高。来自全国的网络媒体共开设18个网络媒体龙江行专题,刊发新闻稿件400余篇,图片750余幅,视频4个,互动栏目设置议题4个,网民跟帖达800余条。

  2014年媒体龙江行结束了,但宣传黑龙江的脚步却没有停止。采访团成员纷纷感叹,“龙江发展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福祉,我们有责任更充分地宣传龙江,传播龙江,让更多的人了解龙江,走近龙江,投资龙江。 ”

 

责任编辑:王凌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