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大学生暑假留校不回家 充电、研发、实习为就业加油
2014-08-05 10:22:1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宫玉范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5日讯 7月30日18时,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大二学生李帅疲惫地回到学校。这个假期从开始到现在,她每天都这么过。比起那些还剩一年、两年毕业的同学,她的压力不算大,但看着周围同学都在利用假期为就业做着这样那样的准备,她还是坐不住了,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充电、加油,以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

  像李帅这样的学生今年明显多于往年。黑龙江工程学院学工部魏洪素老师介绍,暑假外地留校不回家的学生有2100余人,他们有的去公司实习,有的去报班充电,有的搞创新研发,有的为竞赛做准备。

为了向父母展示成果,李雪给他们画了手绘地图。

  网上找家公司去实习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李雪老家在辽宁,这个假期,宿舍只剩她自己。不是她不想回家,只是一想到一年多就会到来的就业,她就不踏实。她对社会及专业都不是太了解,她想利用这个假期补上这一课。

  快放假时,李雪在网上找到一家哈尔滨的装饰公司,她跑过去问人家,你们需不需要实习生。对方说,可以,每月800元钱。就这样李雪高高兴兴地上班了。

  李雪的专业是城市规划,对口的工作就是做城镇及小区的规划,但这样的实习工作不好找,与城市规划最为接近的就是装饰。她说,装饰中的色彩协调、美感与动态的结合,这些都会对她的专业课产生帮助。

  装饰公司地点在哈市道里区友谊路,早八晚五,李雪赶不上早饭也赶不上晚饭,烤冷面成为她的晚餐。8月2日,父母与她通电话说,过两天会来看她,她画了“手绘地图”等他们,“就算我不能陪他们,但这也总算我的一种成果展示。”李雪说。


 

 测绘仪器管理系统设计是于海潮这个假期的主攻方向。

  研发软件提高自身竞争力

  8月2日20时许,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于海潮带上手电筒和其他留校学生一起开始巡视操场宿舍楼。这是他们假期勤工俭学的一项内容,是副业,他的主业是计算机软件研发。

  “基于安卓智能平台的测绘仪器管理系统设计”是于海潮这个假期的主攻方向。在一些人的眼里,他的专业就是扛着机器在野外量作标。于海潮说,其实,除了这个,熟悉各种测绘软件及自己动手编程也很重要。这样就能在就业竞争中,比别人更具核心竞争力。为了这一点,所以他假期选择留校。之前,他在学校已申报两个创新项目,这个假期他要把两个项目继续完善。

  软件研发工作最为枯燥,需要一整天一整天地面对电脑。为了调节这种枯燥,不久前他去当了两天促销员,站在商场门口发传单喊口号,动员路人到店里购物。于海潮说,这种打工目的只是想让自己换换脑筋,对他来讲是另一种形式的休息。

  不是电脑制图就是手绘图纸,这个假期王洋就是在练画图。 

  参加竞赛获取就业积分

  妈妈打来电话,和王洋聊了一些家常,临挂断电话时嘱咐他,早点做好就业准备。

  王洋是黑龙江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这个假期留校而没回大庆老家说到底也是因为就业压力。他要参加第六届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在大赛中取得名次无疑会为自己的就业竞争加分。


 

  8月份大赛将在湖北举行,而这之前就是强化训练。根据零件图,画出三维零件图,再进行整体的装配,然后再转换成工程图。通常都是上午手绘图纸,下午电脑制图,老师三四天过来一次,检查图纸,指导大家重点难点。

  参赛小组里8名同学,就王洋一个大三学生。这个比赛算上省里的,他也参加过五六次了,最好的成绩是国家级的二等奖。这次,他憋着劲要冲击一等奖,也算给自己及这个专业一个完美结局。

  王洋曾听一位学长说过,申请国外的大学,开始人家觉得你学校不出名拒收,但后来看到他的国家级竞赛证书,肯定了学生的能力,批准了申请。王洋说,他们学校的学生都明白这一点,所以每个人都很努力。

  白天听课晚上看书,李帅的假期很充实。

  花2200元课外学软件

  李帅是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大二学生。专业5年,她还有3年毕业。一位学长毕业前曾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们,就业压力很大,提前做好准备吧,要考研,就去学手绘,要就业,就去学机绘。李帅想直接就业,暑假刚开始,她就报了一个学习机绘的班,学费2200元。

  她的投入不算大。隔壁的一间宿舍,为学一款软件,几个人集体去了西安,每人花费少说也得6000多元。将来他们就业要考的一项基本技能就是机绘图,所以这项本领,谁都不敢掉以轻心。其实,这个软件在学校也会学到,只是开课比较晚,而他们早学就能多一些练习的时间。

  李帅老家在齐齐哈尔市,不久前,爸爸来看过她一次。爸爸心疼她,但她明白,最辛苦的还是爸爸。“3年以后吧,那时候找到工作,我就可以帮爸爸分担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