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老两口感受“桦林速度”:昔日烂泥塘建成现代宜居小城镇
2014-08-12 14:20:08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蕊 张锐 王忠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2日讯 (记者王蕊 张锐 王忠岩) 商德录,桦南林业局退休职工,今年74岁,老伴儿冯志英71岁,2010年搬迁住进了新家。“这是我们头一回住楼房,跟以前住的平房比起来,简直是好太多了。”商德录说。

  从低洼漏风漏雨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再也不用大老远跑出去看医生,每天在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小城镇休闲散步……五年里,商德录老两口在“桦林速度”中感受着桦南林业局在转型发展中带来的一个又一个惊喜。

搬进新家的商德录老俩口。

  低洼老房子遭倒灌,夏天雨水常上炕

  下甸子是桦南局第一居民委旧址,共有600多户居民。原有民房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低矮破旧,条件简陋。由于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患,因此被称为“下甸子”。有山上的职工调侃说:“宁可山上守大树,不去山下受大苦。”

  由于工作关系,从1977年开始,商德录老两口和3个孩子就住进了下甸子的平房。“前些年雨水大,三天两头地下雨,一下雨屋子里就涝了,地势比外边低,也淌不出去,雨水都上炕了。”商德录说。老伴儿冯志英也深有感触:“一到阴天下雨就发愁,水都没腰了,连盆儿都飘起来了,厨房也淹了,做不了饭,孩子跟着挨饿。”

  发愁的日子不止在夏季。冯志英告诉记者,房子取暖就更差了,冬天怎么烧都不暖和,坐在家里冻得直哆嗦。

  过去,商德录任林业局贮木场制材车间主任,指挥着几百来号人作业,没有他完不成的任务、解决不了的事。可面对自己家的房子,顿时变得束手无措。

  上世纪90年代,由于林区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职工普遍居住在危房、泥草房、棚户区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林区职工最生动的写照。大多数的林业工人,还蜗居在低矮潮湿的棚户区。

  桦南林业局由于长期无序的采伐,最早步入“两危”,一度成为森工系统出了名的大老穷企业。到2008年末,建局56年,陆续建起的楼房只有15栋。

  下甸子啥时候能动迁呢?商德录心里一直犯着嘀咕,哪里盖了楼,总要跟老伴儿在远处瞅瞅,心里翘首企盼着。劈柴、烧火、点炉子,夏天被水淹、冬天被风吹……在不到70平米的两间房里,商德录两口子过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32年,直到2009年。


 

东北网记者采访搬进新居的商德录。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拆了平房建树林,老两口住进小洋房

  商德录一家终于盼来了好消息——桦南林业局决定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一些列符合实际的棚改措施迅速出台,下甸子居民委在棚改队列。搬进新楼,商德录只要拿2万块钱。与其他棚户区不同的是,下甸子居民将不原地动迁,原址将改建为生态林。

  原来,下甸子所在的土地毗邻县水泥厂、热电厂,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省内外多家客商出资6000多万元竞买这块地。可由于粉尘污染严重,为了改善林区生态环境,林业局决心这一地区进行生态改造。

  仅用了14天的时间,棚改办就完成了该地区636户居民的搬迁任务。商德录说,就从搬出下甸子那一天开始,自己的生活大变样。

  2010年春天,商德录跟老伴儿拿到了新楼的钥匙,看着眼前的花园洋房,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到这再也不用掏炉灰了,不用抱柴火了,也干净了,比我那小破房敞亮,心情舒畅。”商德录舒坦了。

  2009年至2011年,桦南林业局累计拆除平房5593户,25万平方米,并创造了16天拆迁2108户的纪录,被称为“桦林速度”。没等商德录缓过神来,“桦林速度”再次改变了商德录的生活。

  喝上新水就近看病,老两口享受民生福祉

  冯志英告诉记者,桦南林业局以前水质不好,水锈多,烧完水后总飘着一层油乎乎、颜色发白的杂质,喝起来有股铁皮味儿。

  2014年,桦南局投资近2000万建设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日出水量1万吨的新自来水厂,4月1日投入使用。国家要求饮用自来水的检测指标有36项达标即可,而现在桦南局水厂工艺可以达到106项,成了全省头一家。

  “我们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区,我老伴儿也有这病,过去,我们都觉得这病是这水的原因来的。现在局里把我们水的问题解决了,连看病的地方都搬到家门口了。”

  原来,桦南局职工医院医疗设备少,医务人员也不多,也就能看看感冒、发烧等常见病。前几年,商德录脑卒中病得很严重,经常有呕吐和迷糊的感觉。有一年犯病了,到了职工医院,医生却说这看不了,大伙连夜找车把他送到了佳木斯中医院看病,经过几天的救治脱离了危险。

  这两年,局里投资1300万新建5600平方米的新职工医院综合楼拔地而起。在商德录老两口的瞩目下,一个个新设备送进医院,新购置的病床运到了医院,医务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现在,商德录一家有什么大病小情的都不用出林业局了,几步的道就到了医院,有了什么症状,就去问问大夫,儿女也都踏实了。

  烂泥塘成城市绿肺,五年时间书写“桦林速度”

  不仅如此,投资700万对局址中心路、学府路、繁荣路等路段进行升级改造;投资550万为第四中学和东风小学分别新建一栋综合楼和教学楼……

  五年来,桦南林业局投入2.4亿用于实施26项利民工程,在寻求产业转型的同时,让老百姓的生活也快速转型。用商德录的话说,现在出门走一圈,上学、看病、娱乐的事都能办了,这不就是现代的小城镇嘛。

  下甸子居民委原址占地11公顷,当年拆迁结束后,全局干部职工义务栽植绿化树3万株,为桦南区域境内居民建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昔日的烂泥塘,如今已摇曳着茂密的生态林,成为城市的新肺。座落局址西北部的森林公园,绿化面积352亩,为了扩大原有的森林公园的绿化面积,林业局还将占地面积30亩的原木制品厂搬迁并通过改造,兴建了昇月湖,片片新绿俨然成了当地林区百姓“大氧吧”。

  漫步在林业局街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别具风格的建筑掩映林中,文化广场上欢歌笑语……每到傍晚,商德录老两口就会走出小区,随时关注着这个生态宜居的小城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014年4月1日,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这意味着最早从1933年开始的、已超过大半个世纪的黑龙江森林木材商业性采伐,将在这一刻戛然而止。与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商德录却没有半分忧虑,“过去林业资源的枯竭让桦南局早就走上了转型的道路,而今的幸福生活说明局里带领林区百姓转型之路走对了。”

  “现在我们桦南就像生活在一个生态园里一样,好像有啥愁事都能解决了。我大半辈子都在为林区工作,下半辈子,林区让我有享不完的福啊……”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