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魔鬼”赵志从小刀不离身 童年照片曝光(图)
2014-08-25 10:42:09 来源:生活报  作者:汪洋 李伟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童年赵志。

  原题:“残缺”赵志:黑色童年下“畸形”长大

  生活报8月25日讯 35岁的赵志,一个租房客,看上去一脸平静,无异于常人。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丁点儿小摩擦就会将他点爆,对他来说,解决冲突的唯一途径就是暴力,杀人、抢劫,行为残忍令人发指。这个人何以成魔?24日,黑龙江省警官职业学院侦查系副教授辛世敏、黑龙江省司法鉴定委员会精神病学鉴定专家张一透过赵志案对其反社会型人格的形成及其犯罪心理进行了审视和分析——残缺的黑色童年,与社会渐行渐远的脱轨人生,最终酿成了一出无法挽回的社会悲剧。

  残缺

  赵志反社会型人格的形成及犯罪心理分析(一)

  1979年,赵志呱呱坠地,那年,他的母亲才19岁。那时中国的“小皇帝”——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出现,然而赵志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喜悦。他的父亲在服刑,母亲没有生活来源。通过赵志母亲对儿子零散而破碎的回忆,新生命带给她的是措手不及的养育难题。心理专家说,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教育,童年烙印得不到干预和矫正,让赵志的心理逐渐扭曲。

  挨揍

  姥爷总是追着他打

  “生下赵志后,我就把他放在了他姥姥家里,因为我没有能力养他,自己怎么生活都不知道。”赵志的母亲一直在哭,提起赵志儿时的经历,她更多的是愧疚。

  说起自己的家庭,赵母很有感慨,也许直到今天,她才或多或少意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和孩子童年的生活经历有多么重要。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赵志的姥爷。

  赵志的姥爷脾气十分暴躁,稍有不顺心随手抓起暖壶和任何能够得到的东西就会向人砸去。小时候的赵母曾经亲眼看到他打弟弟时的场景,因为一点小事就能把弟弟的胳膊打折,当时弟弟吓得跪在地上求饶后才被家人拉开。

  所有的人都怕他,别说那时才两三岁的赵志,只要赵志在外面跟邻居小伙伴发生争执,即便是受了欺负,回家也会被姥爷追着打。

  有一件事赵母的印象极深,大约赵志五六岁的时候,一次赵志在外面跟邻居小孩打架后被姥爷知道,就一直追着赵志打,极度惊恐的赵志瞪着一双无助的大眼睛、挥舞着小手,看到步步紧追的姥爷,情急下他一口气跑上了楼上的缓台。

  当时他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也许心里想的就是快快跑到一个姥爷追不到的地方吧。发生那一幕时赵志的妈妈在场,她哭着求情说:“那么小的孩子,别再追了,非要把他打死才行吗?”


  无助

  父亲和母亲那儿都不是他的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本应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打打骂骂中度过。转眼赵志长到了13岁,他也从一个不经事的孩子长成了一个少年。孩子大了,花销就多了,也不能跟大人挤在一张床上,平时出去打架淘气越来越让人操心了。

  13岁那年,姥姥姥爷提出没有能力再抚养他了,把他送到了当时在满洲里的赵父那时。彼时赵父已经再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另一个家庭能否容纳他其实是个未知数。当时家人想让赵志学厨师,在一家饭店里打工学艺。然而就在那一年,又发生了一件影响赵志一生的事情。

  赵母回忆说,那时的赵志个子又瘦又小、看上去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再加上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其实平时出去没少挨欺负。在满洲里那一年,赵志与当地的一个小伙伴发生争执,对方把他的胳膊踢折了。不久后,赵志所住的集体宿舍被抢,抢劫犯当场行凶,对准赵志捅了很多刀。那一次,赵志就是死里逃生,捡了一条命。

  满洲里是呆不下去了,这里是赵志的又一个转折。14岁那年,赵志一个人回到哈尔滨,他想找妈妈,想找一个能够容纳他的住处,结果他再一次失望,妈妈此时杳无音信。去哪里?怎么办?在亲戚的帮助下,他自己去医院,把断了的胳膊接上。

  扭曲

  自卑让他敏感多疑

  “当我们夜晚去一个有恐怖气氛的地方,我们所感觉的恐怖其实不是来自环境,而来自内心。这是内心无意识中的气味。”心理专家说。

  因为无爱,因为没有亲人、因为无助、因为寄人篱下,赵志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地方。赵志的母亲回忆说,他在五六岁、在姥姥家住的那段时候,赵志舅舅的孩子也经常会跟他在一起,那时候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从来不去吃。现在看来,赵志的心理那时候已经与同龄人发生了偏离,因为他不敢、因为他自卑。

  有缺陷的人格在此时已经慢慢养成。张一说,缺陷的东西总需要被满足,在某种意义上,赵志是需要帮助的一种情感流露。因为当我们在童年丧失亲密感时,我们和所亲密的客体的过早分离,会堆积更多无法释放的情绪。

  所以赵志会产生敏感、多疑,总是害怕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不想再去做那些多余的事情,在人多的场合,赵志总是不敢表现自己。

  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模仿+缺少依恋关系

  形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三大因素

  辛世敏说,赵志案是一个极端的案件,他的犯罪成因来源于他的心理基础和他的人格障碍,而这些与他的成长经历完全分不开。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包括他的家庭、教育程度、学校,其中早年的成年经历是重中之重。

  赵志的心理极度的异常,以致他成为震惊哈市的“杀人恶魔”,这个异常心理的形成都与他的童年生活有关,特别是当人还处于童年时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极易被环境所改变,甚至发生扭曲,这或许会对他日后的生活有影响。

  张一说,剖析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犯罪心理历程,要结合他的生长经历和心路轨迹来研判。首先,一个人的出身如何会决定一些他的性格,比如他的遗传因素,像赵志的父亲在他没有出生时进入了监狱,这是一个遗传因素。

  抛开遗传因素再来剖析家庭,在孩子成长的前几年中他的性格已经在逐渐地养成,就像俗语说的“三岁看到老”。再看他的生长环境,与姥爷在一起生活,姥爷暴躁的脾气极有可能会带给他一个负面的影响。如果身边的人对他的教育方式都是体罚,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就会有这样的概念存在:所有问题的解决方式都要用暴力解决才行。更何况赵志从小性格就内向、不与人交流,在语言上不占优势,所以才会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还有一点因为赵志从小缺少亲情、父爱和母爱的爱抚和陪伴,缺少依恋关系,因此成人后的赵志变得十分冷酷无情,因为他没有过幸福和享受的经历,他也体会不到别人所拥有的幸福感。

  因为内心的扭曲,赵志后期出现了一系列反社会的行为,心理扭曲归根结底还是从小就没有得到正确的心理指导,在他的每一个成长时间,他的负面情绪都是巨大的,因为童年的阴影导致他出现心理变态,如果母亲对他多些关爱,或许他会有不一样的命运。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关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