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民政局
牡丹江市下辖五城区和五个县(市),总人口297万人,老年人口44.5万人,占比14.98%。2012年成立“牡丹江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共吸纳77家养老服务实体作为理事单位。两年来,协会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应有作用,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截止目前,全市机构养老床位12323张,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数27张。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服务,助力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协会始终坚持以服务会员,改善老年人福祉为宗旨,成为政府推动和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有力助手。一是立足本职,反映诉求。协会积极配合民政局加强惠老相关政策落实力度,多次协调人社、物价、税务等部门,帮助养老机构解决在用水、用电、供暖、税费减免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引导养老机构合理使用民办公助补贴资金,改善老人生活环境,通过全程服务、有效管理,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坚定和增强了经营者信心,有效地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养老事业的积极性。二是维护权益,规避风险。为帮助养老机构和老人解决责权问题,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使双方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协会成立之初牵头组织部分资历深的机构会员代表和专业律师,在借鉴本地和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市统一规范的《养老机构入住协议书》,已在全市各类养老机构中推荐使用,得到一致认可。三是积极作为,破解瓶颈。本着保险条件最优、保费最低的原则,多次寻求与中保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支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合作,组织会员代表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现场交流,突破了老年人参加意外伤害险年龄限制等重要条款,减少或弥补因意外伤害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养老机构风险。
二、规范标准,引导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协会注重加强养老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改革创新步伐,发挥市场活力,创新服务指导方式。一是抓业务指导,促增强发展后劲。走进筹建中的养老机构,分别在发展前景、优惠政策、养老机构建设基本规范、护理员配备比例等方面给予面对面指导,帮助民营投资者理清进入养老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其合理规划,实现有效投资;深入运营中的养老机构,针对饮食起居照料、公共卫生、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实地勘查,实现我市养老机构动态化管理,不断吸纳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领域。二是抓业务交流,促优化服务职能。组织442名社区干部研讨交流,提高养老惠老政策的知晓度,全面增强社区干部为老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把养老惠老政策落到实处。三是抓队伍建设,促提升服务水平。实行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执证上岗制度,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培训、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鼓励会员单位参加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福利协会、我市培训学校开展的示范培训,近两年内,累计已有564名养老护理员取得的市培训资格证书,100名院长获得管理资格证书,54名机构院长和28名护理员先后赴京参加培训。18人取得中级护理员执业资格,截止目前我市院长执证上岗率达到80%,护理员执证上岗率70%。
三、拓宽内涵,促进养老服务多元发展
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坚持以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候鸟养老辟新径为要求,较好地满足了不同老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一是打造服务品牌。率先在省内实行民办养老机构等级评估制度,成立评估领导小组实地勘察考评。2013年末,对5家二星级、4家三星级、2家四星级养老机构进行授牌表彰、树立典型,促进养老机构提档升级,这为我市养老服务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做出了探索和尝试。二是创新服务手段。选取星级民办养老院作为试点,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利用闲置床位、资源优势,为社区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我市已有8家不同规模的民办养老机构,已成功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日托、夜托、助餐、医疗、康复、娱乐等服务。同时,利用电信网络手段联合家政、餐饮、维修等服务实体,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三是延伸服务领域。结合我市养老资源,选取3个公办机构和2个民办机构作为候鸟异地养老接待基地,拟定《候鸟异地养老接待方案》。协会借助异地养老联盟组织搭建的平台,我市社会福利院、南山老年疗养中心已成为养老中国网第35和36号牡丹江候鸟养老基地,并达成接待来自联盟组织的30-50名北“漂”老人到我市消夏避暑的置换性服务意向。截至年底,协会牵头组织将实现200人次的异地候鸟养老,今后还将积极探索、不断尝试,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四、营造氛围,实现养老服务全面发展
协会始终注重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老年人拥有更加幸福、祥和的晚年生活。一是创建“三个”信息化宣传平台。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热点、打造亮点”的理念,开通了“牡丹江市养老服务网”,发挥网络优势,精心收集整理网上舆情,努力抓好宣传报道,成功搭建起服务社会公众,开展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的为老服务新平台,网站开通至今,总点击率达16万次;创立《丹江养老》季度刊,已出版8期,图文并茂、内容务实,成为我市养老政策宣传、发展成果、经验做法、信息传递的重要窗口;制定完成了我市第一本规范、完善、科学的养老服务工作实务手册,为我市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服务者,在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提供借鉴。二是发起助老行动。举办“月满中秋、爱满空巢”走访慰问活动,组织志愿者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帮助空巢老人与远方的儿女视频聊天,共同观看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空巢老人度过祥和的团圆节。与市社会福利院,携手开展“温情黄手环,关爱老年人”免费发放活动,面向入住养老机构的200名失智老人免费发放黄手环,解决部分失智老人易走失难题,为老人照亮回家的路。三是践行爱心公益。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与爱心企业共同发起了“助老赠报”公益活动,向在市区部分养老机构里生活的老年人们赠送了180份报刊,此次活动成功为爱心企业搭建起了“爱心助老服务”公益平台,拓展了我市爱心志愿服务的新途径和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