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用高质量的管理高标准的服务 打造五保老人满意的幸福家园
2014-09-10 15:29:5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木兰县敬老服务中心

  在木兰县敬老服务中心成立之前,我县共有八所乡镇敬老机构,但由于居住条件之恶劣,危房随处可见,而且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专业素养的服务人员,致使五保老人过着房不挡雨、衣不遮体、饭不果腹的艰难生活。

  2009年随着木兰县敬老服务中心的成立,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也真正把市民政局整合农村敬老院的指示落实了实处。几年来木兰县敬老服务中心经过不断地建设与发展,现已下辖中心院、建国院、柳河院及柳河第一分院和第二分院(已建成,正在筹备启动中)五所敬老机构,建筑总面积7900平方米,设有床位550张,供养五保老人288人。有工作人员94人,其中行政人员9人,其余为社会公益岗位。

  随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环境和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分散五保老人的入院要求也越加高涨,在市局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县委、县政府、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服务中心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老人满意率达到了100%,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服务中心和院长曾多次荣获哈尔滨市政府和民政局等机构颁发的农村敬老院整合先进集体、市道德模范、先进敬老院、先进个人、最美民政人、优秀敬老院院长等光荣称号。去年中心主任在9月份被评为全国“身边好人”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服务标准,用老人满意树品牌

  敬老院的中心工作是为五保老人服务,我们坚持把老人喜不喜欢、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尺,以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从生活需要细节入手,为老人提供了多项标准化服务:1、饮食服务标准。依照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推出分餐制和菜谱制,考虑老人过生日或生病的实际情况,推出生日餐、病号餐。伙食组尝试每周推出一道新菜、每月推出一种新主食。2、服装管理标准。为了让老人穿得舒适得体,我们实行服装、衣帽按时、按需统一定制和采购,机构内还设有内、外衣保管库,每件衣服和帽子上都用手针绣上所有人的名字,实现了按时统一有序的发放和更换。3、日常护理标准。统一购买布料,缝制床单、被罩和枕套,对失能和半失能特殊老人,多配备了小垫和太空棉被褥,清洗更加便捷。室内除老人必备生活物品外,还为他们准备了掏耳勺、指甲刀鞋刷子、痒痒挠等生活物品。每周按时为老人换洗床单、被罩、枕巾、衣物;定期派专人为老人搓澡、理发、刮胡子、剪指甲;每天坚持用温碱水为老人洗脚;对特殊需要护理和监督的院民做到每天检查4次,发现问题马上更换清洗;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并在每间寝室内放置三盆花卉,使院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提高。4、特殊护理标准。为了满足不同老人的特殊需求,比如牙口不好、不吃肉的、卧床的、起早跑步的等,都尽可能因人制宜,个别对待,最大限度让老人满意。对待痴呆傻的,实行人道化服务,分东西、花钱、个人卫生等都要落实责任、专人负责,既保证享受平等的待遇,又要防止出现对别人的意外伤害,影响大家的正常生活秩序。5、医疗服务标准。为了保证老人的健康,配备有有专业的医务人员以及医疗器械和理疗设备,为每位老人参加了新农合保险并建立了医疗档案,每半年体检1次。医务人员每天查房三次,发现小病在院治疗,大病送医疗机构,有专人陪护。由于救助及时和医疗条件改善,老人们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患者逐渐康复。去年为了让老人们能够尽享美味,花了2万多元为90多名老人镶了新牙。6、临终关怀标准。对在医院和医院无法进行救治的在院病危老人给予临终关怀服务,尽量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有怀念农村家乡的,多次专车送回原籍进行探望),并设专人进行心理疏导,让她们在生命即将结束前减轻了焦虑与恐惧和身心痛苦,相对舒适,安详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7、殡葬服务标准。老人过世后,按照习俗内外全部更换全新的装老衣服、绊脚线等,并根据亲属及本人生前要求,按习俗安葬骨灰。8、娱乐活动标准。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室内配备了多项生活娱乐设施、设备。每天早晚组织院民扭秧歌,经常组织院民、职工与社会团体展开文艺演出活动,定期组织了扑克、棋类、拔河等娱乐活动。每个除夕夜都有我们民政局领导为老人送上烟火晚会,让所有老人在老有所养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二、加强制度建设,靠精细化管理出成效

  敬老服务中心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实践中我们感到,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必须从“精细化”上花力气、下功夫,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为此,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木兰县敬老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汇编》,将管理细分为行为规范、岗位职责、服务标准、安全保卫、医疗保健、圆规民约、学习培训、生产劳动、外出及外逃管理、财务管理等10个方面,细化为27项制度。在治安管理上,安装监控设施8处,远红外报警器2套,保卫人员每天4次对在院情况进行检查,并在值宿排班中保证每晚有8名值宿人员。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落实了防火责任制和防火预案,每月集中全面检查,定期组织院民进行消防演练。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从源头抓起(从采购到储藏)保证食品新鲜,杜绝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每天做到食品留样管理。厨房用具做到每天消毒,科学卫生摆放。重要部位上锁、不让无关人员进入。在院民管理方面,强化自我,个性管理。成立了院民协会,定期召开院民大会或协会会议,使院民对院务有知情权、投票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并设有意见箱和意见本。对院民严格实行请假制度,协议规定不许外出的院民,保卫组坚决不放行,院民请假出行,必须由保卫组开具请假条,并标明外出时间和中心联系电话,离院后要随身携带,到达预定地点后由亲属或其本人与中心联系(报平安)。定期开展感恩教育、生活习惯指导和法规纪律教育,建立谈心制度。对重点人员要多次谈,领导谈,了解所思所想所盼,解决苗头性和突出问题。通过教育引导、日常规范、奖惩并举、以奖为主等措施,使大多数院民形成了较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坚持勤俭办院,立足自身谋发展

  从我县经济发展现状看,要保证敬老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紧靠等、靠财政资金支持是不够的。我们院班子从自身做起,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发扬勤俭持家、勤俭办院精神,每个人既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一方面,自己动手搞建设,承包建国村土地种植蔬菜,在中心利用闲置土地建设蔬菜大棚400余平方,年收获蔬菜五万余斤。利用旧砖瓦新建猪舍一处,年养出栏生猪30头。今年决定扩大养殖规模,扩建后预计年可出栏生猪60头、鸭子400只、鸭蛋5000枚、大鹅100只,实现创收20万余元。全体职工自己动手铺设路面1000余平米、安装园林座椅、垃圾箱、种植果树花卉2000余珠,协调城管部门安装翻新路灯11盏,兴建长廊、凉亭两处,使老人供给保障和生活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另一方面,主动争取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建立爱心慈善捐款档案。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作为社会福利保障部门,我们深知,敬老爱老工作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孤寡老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选择做正确的事。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程序和原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中智慧、凝聚力量,作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蔬菜种植、为院民洗脚、洗头、理发、剪指甲等等都有中心行政人员的身影。

  (二)加强职工培训和警示教育,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标准。从年初开始,进行每月两次的职工学习培训。先后学习了省市文件精神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材料》,集中观看各新闻媒体报道的关于敬老服务方面的负面视频,使全体职工既增强了职业技能、了解了职业规范政策,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努力。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和运行,在上级个部门领导的关心和关怀下,在我们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的敬老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交流,能使我们找到解决问题、弥补不足的办法,使我们更加有信心,也有决心使我中心成为关爱老人的基地、颐养天年的乐所。努力使我院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李逢时

【专题】幸福养老,黑龙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