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高血压患者最小12岁 肥胖及遗传是主因
2014-10-16 09:29:29 来源:东北网-大庆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6日讯 据最新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0%以上,与该数字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控制率却很低,分别只有36%和28%。在我国北方地区,18岁以上的成人每5个人中至少有1人患高血压,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那么,高血压在我市的发病趋势是怎样的呢?

  龙南医院体检中心及脑科医院统计数据显示:高血压发病年龄正在提前,就诊最小患者只有12岁,19岁患脑梗致瘫,29岁脑出血,40岁脑萎缩……

  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病例敲响警钟:提防潜伏在身边的沉默杀手,请一定知晓您的血压。

   12岁确诊高血压,19岁大面积脑梗死,不能走路

  “大面积脑梗死,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引发脑硬化。”龙南医院神经内科十七病区病房内,程立山主任对杨阳的父母说。

  “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咋能得这种病?”虽然杨阳的父母不愿意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19岁的杨阳,身高1.9米,体重270多斤。从小喜欢吃肉,10岁时体重达到了110多斤,走几步路就嚷着走不动,总说头晕,夫妻俩没当回事儿,以为是胖的缘故,闹得厉害就给吃片去痛片。12岁时,杨阳走路越来越困难,夫妻俩这才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或许早就得了,没发现。”杨阳的妈妈说,虽然知道患上了高血压,但这几年降压药也是吃吃停停,以为年纪小不要紧。没想到,近一个多月,杨阳半侧身体不好使,迈不开步,走不了路了。

  “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及时发现,发现了也不按时吃降压药。”程立山说,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高血压,殊不知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正在提前,过于肥胖的儿童、青少年都是高血压高发人群。高血压如果3至5年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心脏疾病、中风、脑萎缩、肝肾功能损伤等。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常见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比如脑卒中、心脏病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一病因。”程立山说,它也是造成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大约90%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并发动脉硬化,包括冠状粥样动脉硬化,而且高血压病程越长,冠心病的发生率越高。因此,高血压和冠心病被称为“姐妹病”。

  据了解,龙南医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约90%都患有高血压。


 

   以为不吃药没事,不想40岁突发脑血栓

  一辆120救护车停在龙南医院门前,一男子被医护人员匆匆抬进急诊室。

  该男子名叫陈男,今年40岁,在我市做水产生意,嗜酒如命,晚上很少回家吃饭,多数时间或陪客户,或陪哥们在外畅饮。9月中旬的一天,陈男和哥们儿正喝得起兴时,突然觉得头晕得厉害,随即摔倒在地,右侧身体不听使唤。

  “平常喝一斤白酒没事儿,刚才也就喝了二两多。”陪着去医院的哥们儿说。

  经诊断,陈男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同时脑部其他部分多发性腔梗,脑萎缩,收缩压200mmHg(正常140mmHg以下),舒张压110mmHg(正常90mmHg以下)。经过治疗,陈男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血压控制在正常值,但身体状态想恢复如初已经不可能了。

  其实,陈男29岁时就知道自己患高血压了,但一直没有按时服用降压药,他把这些归结为生意忙、应酬多、没时间。“平时大吃大喝的,也没觉得哪儿不舒服啊?以为年轻,身体素质好,不吃药也没事儿。”陈男说,要是知道后果这么严重,无论如何都会坚持吃药的。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高血压的危害,多数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幸不会轻易在自己身上发生。”程立山说,在接诊中,像陈男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因为自己年轻,即使查出高血压也很少能做到按时吃药。殊不知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吃吃停停,血压忽高忽低,血管内的状态就像吹气球,一张一收。时间长了,弹性没了,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后再吃药,损害也不可逆转了。“哪怕血压数值没有偏高很多,也要及时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治疗。”程立山说。

   30至49岁健康体检者,5%首次检出高血压

  “我竟然有高血压,要不是体检,真不知道。”在油田系统工作的小何今年35岁,喜欢运动,不吸烟,偶尔喝点酒,能吃能睡,在今年单位组织的体检中被检测出高血压。和小何一样,很多人第一次发现高血压都是通过体检。

  龙南医院体检中心一份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在30岁至49岁健康体检者中,女性高血压检出率为4.38%,男性为5.03%。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30%以上,但与该数字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控制率却很低,分别只有36%和28%。这样算,很多人很可能患了高血压却不知情。”程立山说,身边这样的病例很多,很多高血压患者早期会出现体力下降、乏力、胸闷、波动性头痛、头涨痛等迹象,但很少有人想到测量血压,往往会先想到感冒、休息不好等原因,杨明就是典型的例子。

  今年34岁的杨明近一年来经常头痛,以为工作压力大所致,一直没太在意,疼得厉害时就吃些缓解神经痛的药。去医院也看过,但首先想到可能是感冒或者胃肠炎,从没有想过祸起高血压。体检结果显示,杨明血压为150/110mmHg,建议复诊。再次就医,杨明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两天降压药,头痛症状迅速缓解。

  “健康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每天都应测量多次,并做记录。一旦发现数字不对,赶紧到医院复测。此外,35岁以上人群一年应做一次全面体检,及时掌握自己的心脑血管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程立山提醒。


 

   29岁脑出血,肥胖成高血压提前主因

  躺在医院的病房里,王利打开电脑,在自己微博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曾经以为年轻的天空可以装满整个世界,可当自己倒在疾病脚下,才真正明白有些东西你挥霍不起……

  今年29岁的王利大学毕业工作后,一直活得很“自我”,每天和朋友圈里的人打成一片,K歌、吸烟、喝酒,不醉不归。本来就超标的体重在暴饮暴食下肆无忌惮地增长。他迷醉于烟雾缭绕的生活里,从未考虑过身体会出问题。

  8月的一个周末,王利像往常一样和朋友们喝了第一顿,又转战另一处想畅饮通宵,不想却晕了过去。颅内靠近内囊部位出血,医生说,和高血压长期不治、大量饮酒有直接关系。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王利虽然没有生命危险,却导致轻偏瘫。

  据程立山介绍,如今,像王利这样30岁左右的低龄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而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病年龄提前的主因。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网上流传:老师带小学生体检,其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胖,为他量血压时,血压计居然显示他的高压为160mmHg。医生以为量错了,又量了一遍,结果还是这样。再量第三遍的时候,医生沉默了。孩子问医生:“我有什么问题吗?”医生说希望见见家长,孩子很平静地说:“我的血压高吧,没事儿,这是我的药,吃了快两年了,今天忘吃了。”

  《环球时报》一篇报道称,中国肥胖人数已经赶上美国,超重引发的严重后果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美国应对这一灾难性健康问题,已经开始全民减肥,而中国很多人却还没有意识到肥胖的灾难。

  “虽然受家族遗传史等影响,很多人成为高血压高发人群,但不应该这么早就发病。前些年,70%高血压发病年龄在45岁左右,现在至少提前10年,和肥胖有直接关系。”程立山说,来就诊的年轻患者,80%以上体重超标。此外,熬夜、精神紧张、缺乏运动、嗜饮酒、高盐低钾饮食习惯等,也是引发高血压提前的原因。

   偷停降压药致脑出血,90%患者须终身服药

  “十一”长假期间,家住怡园小区71岁的马大娘因突发脑出血入院,幸好就医及时,才没有生命危险。

  马大娘有着近20年的高血压史,一直以来都按时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得较好。最近不知从哪儿听说,血压正常了再服降压药会把血压降没,她就偷偷停了降压药,谁知差点送命。

  “血管是有张力的,血压降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降了,即使血压正常了也要坚持吃降压药。”程立山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发的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随着疾病的痊愈有希望恢复正常,但只有约10%的高血压属于此种情况,90%的高血压都为原发性高血压,一般都有家族遗传史。原发性高血压一旦患上会伴随一生,每天需要服用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之下。

  坚持少盐、清谈饮食、多锻炼等生活方式,是不会影响寿命的。今年86岁的冯大爷就是一个例子。

  自从40多岁被确诊为高血压后,冯大爷一直坚持服药、清淡饮食,每天至少量两次血压,感觉不舒服及时到医院就诊。如今腿脚利落,耳聪目明,除了轻微脑萎缩外,心脑血管状态比较健康。

  对此,程立山特别提醒,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家庭,并不是所有儿女都一定会患高血压,如果没有遗传因素,饮食不合理,工作、生活紧张,体重超重,血脂偏高等,也会导致高血压。


 

   爱吃咸菜肥肉,一家五口人有三口人患高血压

  “医生,你看我爸这是怎么了,这几天总说头晕,有时恶心、吐。”王大爷在儿子的搀扶下走进医院。经检查,王大爷为多发性脑梗,血压高达230/120mmHg。

  王大爷今年75岁,体重200多斤,大肚腩明显。老家在望奎农村的他,一直认为能吃是福,从不限食,几乎顿顿不离咸菜、肉,而且喜欢吃肥肉。“以前也没觉得有啥不舒服啊?”王大爷很纳闷。

  医生解释说,王大爷的高血压已经超过了耐受的程度,高盐、高脂肪等重口味习惯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建议全家人都测测血压,结果一家五口人,有三口人有高血压。

  “正常人食盐摄入小于6g/日,但北方人常年形成的高盐饮食习惯一般都会超出这个量。”程立山说,6g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去掉里面的胶垫,装平平一盖。我国很多城市为了控制食盐摄入量,都曾有过发放盐勺的行动,以此引领人们预防高血压。“意识上来了,也需要技能的提升。比如食用油,一小汤匙只装七成满,它含的热量就相当于一个苹果或一棵大白菜,但做菜时多放几勺根本就看不出来,不经意间就吃多了。这方面技能的欠缺是制约人们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障碍。其实,预防高血压,饮食要低盐、低脂,多吃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多吃高纤维食物,忌喝浓茶、咖啡,忌烟限酒。”程立山特别提醒。

   66岁冯大娘被气晕,服药也要防情绪激动

  66岁的冯大娘有着20多年高血压病史,一直坚持服用降压药。10月8日,因为到市场买菜和人发生争执,她被气得头晕眼花,摔倒在地,被家人送到龙南医院,血压升至230/110mmHg。

  “为什么一直服着降压药,血压还会高?”冯大娘很疑惑。

  “血压是会受情绪、劳累程度、季节等因素影响的。”程立山说,特别是情绪激动时,血压会迅速上升。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长效降压药的同时,也应该备些短效降压药,必要时含服。

  程立山认为,没有降不下去的血压,但一定要避开认识误区。例如,用保健品治高血压,血压正常就可以停药,刚发现不用吃降压药,光吃药就能控制病情等。

  “预防高血压,除饮食外,还要合理运动,控制体重。”程立山说,运动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做操等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最适宜,每周至少锻炼3至5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锻炼要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如果一开始没办法快跑,就先慢走,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恒。对于体重超标者,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少吃甜食,每餐七成饱,坚持运动,饥饿减肥等方法不可取。(文中患者为化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王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