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培养引进人才力度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刘爱军
黑龙江日报6月3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为振兴发展服务。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之一,黑龙江省目前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要能够真正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完成“五大规划”的实施和“十大重点产业”发展,人才强省的考量则是关键之处。只有下力气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的力度,不断地完善人才成长和激励机制,才能最终择天下之英才来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服务。
刘爱军。省委奋斗杂志社曲直 摄影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人才流失严重,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一是黑龙江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交通运输仍不够便利,再加上气候寒冷、冬季漫长,非本地人很难适应;二是从经济基本面上看,黑龙江高端人才的待遇不高,相比南方一些企业,薪资有差距;三是近些年国家很多重大项目落户在沿海发达地区,黑龙江错失了很多机会。没有项目带动,自然很难吸引人才。为了把握好黑龙江全面振兴背后的人才这一助推力,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一、要以利益吸引人才。真正的人才是一个能够担当大任、能够做成大事的人。然而,每一个具体的人才,都是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一个个具体的人,他(她)显然不仅仅是一个价值主体,更是一个利益主体。每个人才都有其现实的物质利益需求,能否满足这种需求,往往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基本保障。在人才流动背后,存在从低势差处流向高势差处,即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规律。因此,千方百计缩小势差无疑将是促进人才均衡流动的较好方式。而这背后关键是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制度,切实体现“按贡献分配”的重要原则。去年,我省出台的《关于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意见》(2015年3月21日),无疑是一项很好的举措。《意见》围绕激发人才活力、奖励人才贡献、支持人才创业、培育人才体系、促进人才流动、营造人才环境等方面具体提出了培养和吸引人才的举措,例如,对引进的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直接服务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省财政最高给予每人200万元的生活资助和项目启动资助资金。我们深信,这一《意见》的稳步有效的实施,必将会产生长远的效益。
二、要以情感留住人才。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少不了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不仅仅要识才、用才,更要爱才、敬才。只有牢固树立一种强烈的求贤若渴、如获至宝的人才意识,才能以情感吸引人、打动人。人才意识与机遇意识、效率意识、拼搏意识、创新意识一起构成了新形势下黑龙江全面振兴的思想解放力。要通过定期的单独面谈、集体座谈等,了解和关心人才的日常衣食住行所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每一个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东西。要能够以一颗宽容的心容忍某个人才在某些方面所犯的非原则性的小错误,不要求全责备,不要一棒子打死。
三、要以发展培养人才。每一个人才都是在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与敬业精神十分突出的人,他们都有发展自身的强烈的愿望。不过,人才的发展愿望的实现,需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由创业舞台小、工作条件恶劣、心情郁闷、缺乏成就感等构成的负环境,很显然不利于人才的发展,而由创业机会多、工作条件好、心情舒畅、成就感强烈构成的正环境则会极大促进人才的发展。为此,政府和人才所在单位要提高人才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广阔平台。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各种奖项申报,专业知识学习,国内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才提供成长的机会。在人才的发展问题上,绝不应当搞论资排辈,不打压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得人才各尽其能。要大胆使用青年人才,为他们积极搭建奋勇拼搏、脱颖而出的人生发展舞台。另一方面,事业旺源于人才兴,人才兴则源于机制活,因此要建立一套灵活的人才发展机制,要彻底打破人才流动、使用等方面的体制性障碍,以便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保障,最终实现“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