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东北林业大学有个"学神"班 全班27人14人保研
2016-12-28 16:21:32 来源:东北网  作者:栾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8日讯(记者栾微)比做“学霸”更难得的是做“学神”,如果说当“学神”还不算难,更难得的是整个班级都是“学神”,东北林业大学2013级生物技术基地班一班,就是这样一个“学神”班。全班27人,17人智育成绩在80分以上,19人加权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27人全部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六级通过率达66.7%。在大四上学期,全班27名学生中,有14名同学获得了保研资格,1人拿到国外名校offer,1人在国外交换留学。他们即将开启的院校大门包括中科院、复旦、南开、哈工大、大连理工、东京大学。

学神班合影。

  勤奋与分享创造“学神班”

学神寝室。

  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刻苦的学习精神,一班也不例外。

  团支书赵琦说,如果是上八九十人的课,坐在后边就容易分散注意力,为了能坐到前排听课,班里约定,轮番早起占座,早晨8点上课,5点半就起床占座,其他同学帮着带早餐,有时候为了下午的课,干脆不吃午饭直接去教室了。

  “细胞生物学的实验课,有的同学没做出结果,先得到数据的同学就不会提前下课,而是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其他人分析失败原因,争取大家都能完成实验”班长刘润泽说,专业排名第一的吉仁慈同学就是一班的,她的课堂笔记出了名的做得好,不仅字迹工整漂亮,而且知识点全面,而且还划出每门课的要点和考点,每到考季,班级同学都会争相找她抄笔记,而吉仁慈也不会藏着掖着,谁问她借笔记或是讨教学习上的问题,她都会热情解答,还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作为专业第一的吉仁慈,也不是没有短板,她的英语就是比较弱项的科目,“我复习英语六级的时候,对听力特别苦恼,同寝室的宋媛媛和张倩倩把自己的方法告诉我,方法不同,但是对我很有启发,帮助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说起感觉学起来最为吃力的科目,同学们都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这门课最难过关,也是挂科率最高的一门课,期末考试里有近40分的分值,需要查阅英文文献并掌握内容才能获得。

  班长刘润泽介绍说,这些英文文献包含了大量专业术语,而同学们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男同学的英语比较弱,即使是过了英语六级的同学,可能也需要花两周的时间才能读懂。为节省大家的复习时间,班里英文阅读能力较好的凌飞同学承担起了为大家科普、讲解文献的重任。凌飞说“考试涉及到的英文文献有四篇,大约40多页,我花了5个小时,先把文献通读一遍,然后把重要的知识点划出来,再给大家讲解”。

  “在男生寝室,因为是夏天嘛,大家都是穿得比较少,都是背心短裤,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凌飞,他就坐在中间讲重点,我记得特别清楚。”刘润泽说,在凌飞的帮助下,这门号称逢考必挂、系里最难的专业课,一班全体同学一次性顺利通过。

  “学神班”收获了学业和科研的硕果

  大学前三年,一班同学在学习上团结互助、不懈努力,始终在学院2013级所有班集体中,保持着领头羊的态势。全班27人,共有17人智育成绩在80分以上,优良率63.0%。前三年加权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有19人。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全班通过率100%,英语六级通过率达66.7%。

  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大四上学期正直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生命一班27名同学中,共有14人成功保送至中科院、复旦、南开、哈工大、大连理工等国内知名院校攻读研究生、直读博士学位,保研比例超过50%。其中,宋媛媛、张倩倩、吉仁慈、潘鑫茹、侯薪鑫和王敏同学来自于同一个宿舍,全部保送研究生,是名副其实的“学神寝室”。

  生命一班的同学虽然“高分”但并不“低能”,而是成绩好,科研更强。班级大部分同学都参与了国家级、省级、校级或是院级等各类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项目,在2015-2016年度,班级同学共参与发表17篇学术论文,其中既包括《草业科学》、《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这样的中文核心期刊,又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这样的SCI期刊。从发表学术论文的角度来看,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成绩,甚至能达到东北林大硕士研究生的毕业标准。

  在学术竞赛领域,班级同学也是成果颇丰,像张懿璇、唐洁、章栩铖三位同学,就分别在2015年、2016年参加了麻省理工举办的的IGEM大赛,并斩获了国际级银奖。金姝含、韩露两位同学获得过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唐洁同学获得过CDEN东北赛区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不辜负大学时光

  正如已经获得保送南开大学研究生资格的赵琦所说“大学生活如果没有去锻炼自己创新创造能力,没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得再高的成绩也等于荒废了。”连续两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一班的同学们携手去金色阳光哈尔滨自闭症康复中心和哈尔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照顾、陪伴自闭症儿童,陪他们做游戏,帮他们洗澡换衣服,送孩子们放学。

  “6岁的玲玲是我主要陪伴的孩子,一开始她特别抗拒我,帮她拿零食会甩开我的手,还会瞪我,得有几个月吧,后来有一次,她刚看到我就拿着饼干跑过来,笑着让我吃,那种用真心换来真心的感动简直没办法形容,也是我难忘的经历”刘润泽回忆起这件往事仍然很动情,他与玲玲的家人始终保持着联系。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他们说,2013级生物技术基地班一班的同学虽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他们情同手足,亲如一家,是战斗力最强的班集体。

责任编辑: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