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9日讯 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平房区积极推动政府管理方式与社区服务理念变革,深化社区智能化建设,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着力调整体制、再造流程,在优化民生服务、创新社区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出一套社区智能建设的实践新模式。如今,在平房区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服务事项,无论大小都能在社区受(办)理,不必取道区、街,不必“请示”上级;社区治理中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和机制流程再造,打破了以往民生事项审批中人为操控办事流程的弊病,极大地压缩了办人情事、关系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空间。
据了解,平房区是一个老工业区,历史上企业办社会的特征明显,社区建设欠账较多,服务群众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该区紧紧围绕“新服务”、“新生活”的“两新”理念,多方位探索社区智能化建设的有效形式,重点打通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和服务缺位问题;努力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激活社区的自治功能;深挖互联网时代社区服务的新内涵,推动社区由承载服务项目的“载体和平台”向“基本公共服务”本身转变,使智能化社区成为群众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标配”。
平房区积极构建民生服务下沉的工作机制,遵循“一切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对全区259项政务审批和民生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组织各委办局进行流程再造,改变原有审批体制,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将失业证明、低保申请、小额贷款担保等62项群众需求较为集中、需常年办理的民生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到社区。在社区设立综合办事窗口,推行“一窗一岛”服务模式,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群众只需持相应要件,即可在社区办理民生事项,无需往返奔波多个层级、多个部门,真正做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同时,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平房区政府设计构建了“虚拟化便民服务审批平台”、“社区民生服务平台”两个智能化服务平台,各平台间实现了协同审批、网上流转、信息共享、实时监察、日常办公等一体化功能,保证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民生服务平台流畅对接和数据交换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