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沧州老张来牡丹江市 风雨无阻磨刀30多年
2017-05-15 10:02:30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晨报  作者:盛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磨刀匠张培元。

  东北网5月15日讯 “磨剪子嘞,戗菜刀……”这个留存于儿时记忆里的吆喝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渐渐远去,那些挑着工具箱走街串巷的磨刀匠已难觅踪影。现在为数不多的磨刀匠几乎都固守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靠近一些农贸市场招揽活计。今年67岁的张培元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在东安市场附近一守就是十多年,风雨无阻。5月1日,记者来到他的摊位,探寻这位手艺人背后的故事。

  他靠磨刀,帮弟弟和自己成家

  张培元的摊位在新安街永安路路口一隅,没有一句吆喝声,也没有招牌,他的家什就是一个长条木板凳,上面支着砂轮,下面放置工具箱。每天行色匆匆的市民从他的摊位前经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出于职业的敏感,当记者偶然路过此处,看到这个磨刀的摊位立即勾起了儿时的回忆,这个靠着传统手艺吃饭的老人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记得那天,老人沾满油污的手掐着旱烟卷,百无聊赖地坐在板凳上发呆,在繁华的街市里显得十分落寞。而后的几天,记者又接连路过此处,发现老人没有活干是常事,那么是什么让他一直坚持呢?

  “我干这行三十多年了,虽然越来越不好干,但还要靠它养家呢。”还好,这次记者见到张培元时,他没有闲着,正在给一位卖肉的商贩磨铰肉机里的铰刀,他一边干活一边打开了话闸子。张培元是河北沧洲沧县高川乡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家境贫寒,张培元没有上过学。后来,国家土地承包到户,他家人口多,每人分到的土地特别少,而且当地气候干旱,庄稼完全要靠人工浇灌,再加上施肥的成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基本没挣到钱。他决定闯出去,自寻出路。

  张培元听弟弟说东北不错,他就来到牡丹江落脚,那一年是1986年,他31岁。起初,张培元安身立命靠的就是一身力气,扛水泥、筛沙子……他转战各个建筑工地,大概干了两年。有一次,他偶尔看到一个挑着工具箱的磨刀匠,一下子让他想起了父亲磨刀的身影。原来,张培元的父亲就会磨刀,他小的时候经常围在父亲身边,看父亲给自己家和邻居家磨剪子、戗菜刀,潜移默化中他也学会了这门手艺。他想有了这门手艺会让自己吃饱穿暖,自然要比出苦力强。张培元说干就干,准备好所有的工具就开工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培元挑着重达五六十斤的工具箱游走于大街小巷,随着抑扬铿锵的吆喝声响起,准会有人冒出头来把他喊住,交给张培元发钝的剪刀或是菜刀。“那时活儿可真多,一天都闲不着。”张培元完全沉浸在那段令人幸福的时光里,他自豪地说,他一直这样干了十多年,靠自己的双手帮弟弟成了家。而他自己却一直单身,因为始终没有遇到合适的,他想一辈子就一个人过算了。可能上天总会眷顾到好人,在他53岁那年,一位比他小十多岁的女人相中他老实本分、吃苦耐劳,携手与他迈入了婚姻的殿堂,让他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并很快有了一个宝贝儿子。

  为了养家,他不会放弃老手艺

  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随着居民家磨刀的需求越来越少,张培元就将目光盯在了卖肉的市场和各家饭店。于是,他慢慢停下脚步,不再走街串巷,最后将摊位固定下来,摆在了东安市场旁边,为那里的商户和周边的饭店服务。“现在找我磨刀的大多是回头客,都说我的手艺不错,不少还是慕名而来的。”张培元说,磨刀不仅要有技术,还是力气活儿。接着,他打开板凳下面的工具箱,从里面拿出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工具,张培元称之为“戗子”。戗刀的工具是一根尺把长的铁杆,两头有横扶手,铁杆中间镶一把优质钢的戗刀,用它将刀的两刃刮薄,再磨锋利。他告诉记者,过去的菜刀不是全钢的,外面是铁,里面夹着钢,用“戗子”戗比较容易,而且磨起来特别锋利。现在的刀基本上都是全钢的,很硬,“戗子”根本戗不了,只能先用砂轮打,然后再用磨刀石磨。虽然跟随他多年的“戗子”现在基本上用不到了,但是他待它如老朋友一样,不舍得丢弃,始终放在工具箱内。

  记者从家中带来一把用了很久、刀刃已经钝了的菜刀递给张培元,他接过菜刀颇有经验地来回翻看了一下,便确认这是一把全钢的刀,从来没有“修理”过,于是他马上动手干了起来。他跨在板凳上,非常娴熟地一手摇着砂轮一手磨了起来,磨了一会儿,接下来进行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粗磨在砂块上进行,细磨则在油石上进行,一边磨一边蘸水降温,用了不到十分钟,一把锋利的刀就打磨好了。他自信地说道:“回家用用就知道我的手艺好不好了。”别看这不大会儿的工夫,张培元可出了不少力。张培元说,隔行如隔山,外行人看磨刀的活比较轻松容易,其实一套工序下来需要不少的力气,他每天回到家浑身都疼。当初他老伴的看法跟别人一样,直到有一次春节前磨刀活多,忙不过来,在他吃饭的空当,老伴来搭把手,帮他干第一道工序一连干了两天,就累得爬不起来了,这才知道他的辛苦不易。

  张培元至今没把户口迁过来,也没有医保和社保,只有出去干活才能挣到钱,因此他特别担心自己生病。张培元说,以前他身体一直不错,连头疼脑热都很少。但是去年却生了一场大病,肺部出血,差一点丢了性命,那次他住院治疗半个月,一共花费了5万多元,完全自费,到现在还欠着亲戚的钱。他知道这个古老的行当正在逐渐萎缩,活儿越来越少了,现在每天挣不到50元钱,一月最多也就挣一千多元钱。可是他从没想过歇下来,只要干动一天,他就要用自己的肩膀为老伴和孩子撑起一片天,将孩子抚养成人。孩子就是他生活的希望,是他坚守这一行当的无穷动力。

责任编辑: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