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7日讯 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东北地区有条件发展规模化经营,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
处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之中的佳木斯,正以先行先试的勇气和魄力,在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探索和回答着“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重大课题。农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连接”走向“强连接”,合作社发展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方向,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在产业联合联动道路上越走劲越足。
佳木斯市主动探索积极推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在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体系、土地管理制度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方面不断创新完善。新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18个,总数达到119个。新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7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4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到7755个。如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市大量涌现,在引导广大农民大胆从土地中走出来拓展致富空间的同时,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载体。
把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贯穿于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过程,佳木斯市通过政府拉动、企业带动、能人领办、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让各类合作社焕发出勃勃生机。
有人领、有人带,有创新,有动力,我市农村合作社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在发展过程中“充电蓄能”不可或缺。对此,佳木斯市在转变培训方式,增加培训内容,扩大培训对象中走实,走稳。将乡村两级干部及新型经营主体的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作为培训对象,增加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当前农业形势、“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培训内容,解决基层干部、农民想干不会干的难题。
目前,市县联动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11期,共集中培训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700人,村级农民技术员32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其中的占比分量不少。培训内容贴近农民生产实际,学员求知若渴,反响强烈,为今年农业生产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思路。目前,经过集中培训的带头人和技术员结合生产实际正在实践实训,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截至3月末,发放科技资料8万份(册),在媒体开展科技讲座256期,合计培训各类人员20万人次。帮助、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由“种得好”向“种得优”方向发展。
合作社激活生产力,生产要素优化聚合,单一的合作形式逐渐向与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联合迈进。在我市形成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服务合作等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当农民有了“社员”这个身份,生产热情更高,话语权让农业生产者更自信。随着“合”能量的释放,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提升都跃入了新的里程。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合作社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将大展拳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