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中国自俄罗斯经管道进口原油突破1亿吨大关 安全平稳运营2331天
2017-05-19 20:3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胡树伟 尹雄生 庄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5月19日(胡树伟 尹雄生 记者 庄园)记者从哈尔滨海关所属漠河海关了解到,截止到5月19日8时,中国自俄罗斯经管道进口原油突破1亿吨大关,这是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开通以来,安全平稳运营的第2331天。

  据了解,中俄原油管道已实现海关监管进口贸易值625.73亿美元,征收进口环节税657.08亿元人民币。中俄管输原油进口正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入了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这不仅承载着海关人把关履职的光荣与喜悦,也刻录着把关工作的奉献与艰辛。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俄边境抵达中国境内第一站——兴安首站,再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末站,是中国油气进口东北方向一条重要通道。据介绍,海关部门工作任务主要是履行中国海关对原油进口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第一时间监管接收俄罗斯管输原油进口实时数据,确保国家税款应收尽收;第一时间查验放行中俄原油管道跨境作业设备及维护人员,确保能源通道安全平稳运行;第一时间与原油进口企业沟通协作,便利企业依法高效开展进口业务。

  能够做到三个“第一时间”并非易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漠河海关关员所进驻的兴安首站座落在中俄边境的大兴安岭林海深处,距离漠河县城240多公里,一次往返需8个小时路程,且多是弯急、坡陡的危险山路。为减少换勤次数,确保交通安全,关员每半个月才能轮换一次。这里夏季蚊虫肆虐,冬季异常寒冷,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五十度,关员置身于此,如与世隔绝的孤岛一般,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中石油管道公司维抢修队队长介绍说:“在中俄原油管道内检测过程中,常常需要深夜通关,哪怕零下四五十度的天气,海关同志总是第一时间到岗到位,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从来没有因为海关的原因耽误过一分一秒,正是海关与企业同心协力,确保了中俄原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营”。

  多年来,漠河海关“抗严寒、耐寂寞、守国门、尽职责”,突出的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曾先后2次被授予“全国海关先进集体”称号、两次被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2016年被海关总署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漠河海关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漠河海关关员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但大多数都已在这里安家扎根,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们这些早已把漠河当作故乡的海关关员,正积极落实海关总署、哈尔滨海关支持新一轮东北振兴和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切实履行好我们所肩负的职责。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