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日讯 一本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是为后人认祖归宗的凭证。5月31日,80岁的焦泽清老人讲述了《焦氏族谱》的故事。

焦泽清老人翻看焦氏族谱。
族谱已有近300年历史
焦泽清老人,家住大庆创业城10区,是物资公司的一名退休干部。
他的老家,在山东省青岛市,祖籍在旺疃村。焦老是一个家族观念很强的人,他想知道自己前几世的族人是做什么的,他的老祖宗是谁。为了探个究竟,退休后,他到山东青岛哥哥家,找到了族谱。
“家族有规定,族谱必须给长子收藏,不能往外拿,为了了解族谱,我只好复印了一份。我想让后代知道自己的根。”翻着手中的家谱复印本,焦老语重心长地说。焦老说,这本家谱的原始纸质是竹宣纸,是清朝乾隆以前,一位姓焦的举人列的家谱,具体时间没有标注,但根据推算,有近300年的历史了。焦老告诉记者,他父亲那辈儿,除了父亲,二爹、三爹、四爹都很有名望,修订这本家谱时,父亲刚结婚不久。
家谱修订好后,族谱由父亲保管。在动乱中,父亲始终将家谱藏在家里隐秘的地方,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拿出来让后人祭拜。1949年,焦老的父亲去世,才把这本早已泛黄的《焦氏族谱》,交给了焦老的哥哥。

焦氏族谱复印本。
从族谱中了解传统文化
在焦老家中,他把用手机录制的原始族谱给记者看。
从影像中,可以看到,这本家谱由于年代久远,本就很薄的宣纸,变得透明了,但字迹依然很清晰。
焦老说,修订家谱的人,都是族里有文化、有地位的人。由于过去的条件有限,家谱完全是手写,然后用刻板印刷。焦老复印的族谱,一共有两册,记者在翻看复印件时,发现家谱通篇都是繁体字,记录的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序言,讲述千百年来追根寻祖的艰辛,修订完成家谱的工程之浩繁;家族遵循的祖训,焦姓的起源;历代所处的达官显贵;详细记录了当时子孙;当时入家谱的规则:犯罪者不得入谱,收养、过继等不得入谱,女子不得入谱,擅自改名者不得入谱;还有详细的世系子孙传承谱系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