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7日讯 鸿雁传情、双鲤传书……书信作为中国人传统的沟通交流方式成就了许多佳话,而信箱作为承载书信往来的重要工具,也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电子邮件等通讯方式逐渐取代了书信,信箱似乎也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近日,记者走访齐齐哈尔多个小区发现,虽然不少小区配置了信箱,但使用率并不高,有些甚至因长期不用已经成了“鸡肋”。
信箱遭冷落 多数成摆设
记者来到齐齐哈尔建华区齐大小区看到,9号楼前有一处信箱。从外观上看,这个信箱用铁皮做成,共60个格子。箱体已经锈迹斑斑,看上去“风餐露宿”很久了。记者打开一些信箱发现,有许多小广告“躺”在里面。小区居民们告诉记者,小区信箱早就荒废了。
“退休后一直都有看报纸的习惯。但是现在很多报刊都在小区楼道里设立专用的报箱,这样一来,外面的信箱也就用不上了,现在连信箱的钥匙都找不到了。这些信箱根本没有人来经管,设立初期真正使用的人就寥寥无几,现在根本就是摆设了。”小区居民刘建国大伯告诉记者。
信箱是否该“退役” 市民有争议
记者在齐齐哈尔龙沙区德被小区5号楼前看到,三个并排陈列的信箱已经成了临时车棚。德被小区2号楼旁的信箱上,可以看到被火焚烧过的痕迹。有的信箱张着口,里面布满厚厚的灰尘。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信箱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小区居民张先生说:“小区的信箱好久不用了,都是一些广告和垃圾,有时候还有老鼠蟑螂。”秦女士表示,如今通信这么发达了,有手机、网络、快递,谁还会去写信呢?小区信箱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但也有一部分居民认为,虽然信箱几乎成了“古董”,但商业信函、报刊杂志等投递业务依旧存在,像各类消费账单或涉及隐私的小型包裹,一些居民更愿意放在自家信箱内。市民刘翠萍说:“我父母至今和老家的亲戚保持着通信的习惯,如果小区里没了信箱,会很不方便。”也有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能够对信箱加强管理,还是可以重新派上用场的。很多水电气燃油费的催费单常常被贴在楼道大门上,令人尴尬,如果可以投在信箱里也许会好很多。
信箱受法律保护 维护还要靠多方
不被关注,使用率低,那么是不是可以不建小区信箱呢?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2年8月1日,住建部、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必须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开发企业未设计或未安装信报箱的住宅项目,将不能通过初期相关审批和分户验收。
记者从市邮政部门了解到,作为公共服务,不可能取消或减弱信箱功能,有些账单业务,如信用卡账单、保险单等,甚至法院传单,必须用信件传达给当事人,因此小区信箱不可缺。
根据《邮政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信箱应由商品住宅的产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对于新建小区,信箱属于配套设施,应由开发商设置、安装。如果开发商向小区物业部门交接时进行了此项工作的交接,则日常维护、管理由物业人员完成。居民也有义务维护、爱惜和维护信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