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大庆油田突破四次采油难题 三采后废弃油藏“重获新生”
2017-06-09 18:11:27 来源:大庆网  作者:幸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6月9日讯 三次采油后达到或接近废弃条件的区块越来越多,但这些区块仍然有相当多的地质储量没有采出来,因此,需要有一种经济有效的四次采油方法继续开发这些废弃油藏。日前,记者从大庆油田了解到,油田小规模推广试验的“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工艺,在已经关停13年的区块成功实现了四次采油,初步突破石油工业长期没有解决的如何经济有效进行四次采油的难题。

  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27年高产稳产,4000万吨稳产12年以上,三元复合驱年产量突破400万吨……作为“全国标杆和旗帜”的大庆油田,经过50多年的开发,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23亿吨,当前主力油田采收率达52.8%,并且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备资源接替不足,持续高产稳产难度大增。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现状,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带领团队攻坚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

  何为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技术人员介绍说,就是利用井下油水分离设备对生产层的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将低含水的采出液举升至地面,同时将分离出的水回注到注入层,实现同一井筒内同时采出与注入、一井两用,实现大部分地下水不采到地面,在井下循环回注再利用,油井只采低含水油,从而大幅度减少注入水的无效循环。

  他们选取的试验区块从1998年开始注聚合物溶液,2004年含水率达到98.2%,停止注聚合物并关井至今。试验效果显示,开井施工后初期含水降为平均77.2%,水油比平均为4.13,比施工前下降15.3倍,产出液中的含水量大幅降低。

  作为集团公司重大现场试验项目,这一技术在油田采油一厂萨中开发区南一区中西部水驱试验区先后开展了17口井的先期研究与试验。在产油量基本不变情况下,油井的产液量和含水大幅度下降,与回注层相连通的52口油井目前已有37口井见到增液、增油、降含水的初步效果,井下管柱工作寿命最长达311天。该项技术目前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外就提出过同井注采的构思,我国在地质条件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搞了几十年,“不信邪”地砥砺攀行,终于取得显著效果。这一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油井采出、水井注入的开采方式,构建了新的注采体系,解决了原开采方式出现的大量地下水被采出、注入水无效循环的世界级技术难题。而这种开发方式一旦成熟推广,原来认定三次采油后的废弃区块,就可以进行四次采油。

  “大庆油田大力发展新一代油气开发技术,为振兴发展提供了破题的范本”、“同井注采技术不仅能够为大庆油田赢得发展未来,也将为石油行业带来美好前景”……前不久,在“新一代油气开发技术”研讨会上,大庆油田“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工艺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认可。

责任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