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5日讯 记者近日在市环保部门获悉,我市近几年节能减排示范市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经财政部考核分别获得2014年、2015年及三年总体考核优秀等次。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市建设三年来,我市实施了5个典型示范项,共195个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2.6亿元,地方配套28.6亿元,完成投资额和地方配套均超过示范市建设预期目标。在示范市建设期间,先后出台了58项机制体制和配套政策,为节能减排工作持续推进注入了永久动力,特别是去年,节能减排指标取得了考核加满分的优异成绩。
据了解,2016年度我市5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当年,我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为90.83%,比上年提高5.31个百分点,拥有327个碧蓝天空,刷新了自2014年我市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最佳记录。按照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奖励资金分配和绩效评价办法,综合奖励资金每年拨付我市4亿元,三年共12亿元。国家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及3年总体考核,总体考核为优秀的,中央奖励资金将上浮20%。目前国家已下拨奖励资金12亿元及2.4亿元总体考核优秀追加奖励资金(奖励资金文件已下发)。我市已安排奖励资金10亿元,已下拨奖励资金6.74亿元,其余已安排资金预计将于两个月内根据核查结果陆续拨付(其中,节能减排基金1亿元,根据要求及时谋划项目,安排奖励资金,并及时拨付)。
据介绍,在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批复下达后,为全面完成示范市建设各项任务,我市进一步开展了建立健全示范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借鉴外地经验,提升示范市建设层次;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人员的作用;强化管理,示范项目建设规范有效、创新突破;破解示范市建设工作诸多难题;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目标任务等工作。探索了一批接地气,实实在在能实施、能推广的机制体系,包括在全国率先开展自愿能效协议机制、严寒地区低碳建筑标准和低碳建筑推广促进机制,为深入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创造了条件。
综合示范三年来,我市根据示范市建设总体思路,结合自身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在节能减排示范市建设上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选准示范市建设突破口,探索出高纬度建筑节能及大农业、大装备制造业城市开展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农业生产上,按照绿色有机食品规程生产、航化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实施,全市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扩大到1400万亩(有机食品3.8万亩)。通过实施齐齐哈尔市生态牧场菌床粪尿处理项目,彻底消灭奶牛场的“大粪堆、尿污池”,粪尿分解率达99.37%。目前全市生态牧场菌床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在建筑节能上,我市采用常规手段大范围实施建筑节能改造,2015年探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运行维护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当年涉及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年节能1400吨标煤。在产业发展上,依托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赋予的优惠条件,通过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机制体制,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我市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