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高温"撩热"鹤城冷饮消费 外地品牌瓜分市场本土企业淡出
2017-07-11 15:40:03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闻小兵 王佳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7月11日讯 近期的持续高温,“烤验”着鹤城市民。马路上的行人愁眉苦脸,直抱怨热,而冷饮批发市场的经营者们却个个眉开眼笑的。对他们而言,节节攀升的气温,意味着冷饮的旺季到来。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齐齐哈尔市的冷饮市场已经被外来品牌瓜分,本地冷饮厂家渐渐退出竞争。

  大超市难觅本土冷饮品牌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市区内的冷饮基本都被外地品牌占领,本土品牌只有一些小超市内占有一定的比例,不过品类并不算多。

  在某大型超市,记者看到冷饮的品牌主要为蒙牛、伊利、雀巢、和路雪等品牌,没有一个本土品牌。在多个大中型超市内,情况也基本类似,外地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本土品牌只有北极奔月在部分小超市中有售,不过种类以及数量都远远不及其他品牌。

  建华区某大型超市的值班经理介绍说,现在和路雪、雀巢卖得最好,销售达四成;其次是伊利、蒙牛,两者加起来大概占三成,其余的就是一些小品牌来“分食”了。该经理介绍说,超市里都进外地品牌冷饮,本地品牌在超市里压根就见不着影子。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为迎合市民的多层次、差异化需求,越来越多的进口冷饮抢滩齐齐哈尔市市场,这两年卖的比较火爆的还有俄罗斯冰淇淋,不但价格便宜,口感也不错。

  路边店本土产品销量逐年萎缩

  即便是在路边小卖店,本土冷饮品牌也只占据很小的一块位置。在不少路边商店的冰柜里,多被蒙牛、伊利、红宝石等品牌的雪糕占据。在一家商店,冰柜里只有蒙牛和伊利的品牌雪糕。店主告诉记者,去年他卖过一家本土品牌的冰棍,但由于销量不如蒙牛、伊利等品牌,所以今年没有进货。

  在一小区门口的小超市里,记者找到了北极冰棍,店主告诉记者,也有人专门来找北极冰棍的,多是中年人,总体看不如“东北大板”“沈阳中街”卖得快。

  这几天,龙沙区合意路上一家超市的生意火爆。店老板告诉记者,近期齐齐哈尔市天气炎热,生意还不错。采访过程中,他就接到多个电话,都是要求送冷饮上门的。“本地冷饮进货的量相当少,进货会首选外地冷饮品牌。例如蒙牛、伊利等品牌。”该老板说。

  位于龙沙区青云街上的一家超市,是一家经营了十多年的老店。店主老赵向记者透露,在进货上,外地冷饮明显要比本地冷饮种类丰富,顾客也更青睐一些知名品牌,所以本地冷饮进货量这几年逐渐减少。

  本土冷饮企业淡出市场

  很多60后、70后的市民都记得,齐齐哈尔市的本土品牌北极冷饮,曾经何等辉煌!以前一到夏天北极冷饮店就要排长队。不过,近日记者联系到北极冷饮厂的负责人,竟意外得到北极冷饮即将停产的消息,不免让人唏嘘。

  得知记者采访,这位北极冷饮厂的负责人发出了一声叹息:“这几年,一些洋品牌和外地大品牌冷饮占据了齐齐哈尔市冷饮市场90%的份额。现在的人们都喜欢进口产品、追求高大上的感觉和新鲜口味,导致我们本土的老品牌北极冷饮不管是零售还是批发的销量都大不如以前了。而且现在人工费用、奶粉等原料价格支出巨大,工厂总是处于一个入不敷出的状态,冷饮生意真的是越来越不好做了。没有一个做买卖的不希望自己的生意好,对做冷饮生意的人来说,天越热,生意越好做。可是今年夏天,接连刷新气象纪录的高温天气,无疑是难得的‘天时’。不过,做了这么多年冷饮生意今年却是出货量最少的一年,每天的出货量连一百箱都不到,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采访中,一些60后和70后的市民都表示还是很怀念小时候的冷饮味道。可是齐齐哈尔市的本土品牌多年来一点新的变化都没有,而且价格和花样翻新的外来品牌相比也并不占优势,导致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遗忘。

  市民娜娜说:“前几天突然很想小时候吃的冰点和冰糕,和朋友找到了一家老字号的冷饮店,吃了10勺冰糕和两个冰点就花了44元,都够我吃6个肯德基的圣代冰淇淋了。”80后市民小刚说:“现在各种品牌的冷饮应有尽有,我最爱吃的是俄罗斯冰淇淋,奶味很浓,价格还便宜。还爱吃的就是伊利和雀巢的冷饮,本地的冷饮我基本不买。”

  外地品牌经营灵活迅速走红

  走访时,记者发现,这两年“爆红”的还有大庆的东北大板、哈尔滨的马迭尔、沈阳的中街,齐齐哈尔市街头的超市几乎每家都摆着一台东北大板专用冰柜。

  在龙沙区新华小区附近的一家超市内,老板王先生介绍说,东北大板这几年迅速火了。本地品牌则只有北极奔月。王先生介绍说:“本土品牌一般价格较便宜,利润也少一些。平时买的人也比较少,消费者还是喜欢大品牌。现在每天卖得最火的除了蒙牛和伊利两个品牌就是‘东北大板’了,‘东北大板’这几年已经在全国火起来了。‘东北大板’不进大型超市,主要在摊点零售。‘东北大板’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迅速铺开,得益于前期投入。冰箱免费供摊点使用,使用周期大概是4-10月份,后期回收。每个月补贴60元电费,业务员循环到各个摊点补货,摊主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每支售价3元,成本只有2元钱,摊主的利润在1元左右。”

  低脂低糖冷饮受追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冷饮消费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有人喜欢奶味重的新款冰淇淋,而有些市民则喜欢解渴功能的棒冰。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低糖、低脂的冷饮成为今夏的“新宠”。今年各大超市、便利店的冰柜里冷饮以组合型冰淇淋、雪糕为主,这类冷饮的奶油成分和含糖量与往年相比较低。

  一位超市老板告诉记者,今年这些含糖量低的产品的确是冷饮市场的主推,越来越多的市民注意饮食健康也使得今年的冷饮走低糖低脂路线。“现在的消费者大多偏爱低糖冷饮,主要是因为低糖冷饮口感更舒服,不那么腻,在春季也有销路。加上现在吃冷饮的大多是年轻人,尤其是作为冷饮消费主力军之一的年轻女孩,爱尝鲜又怕发胖,低糖冷饮就成了她们的新宠。”该老板表示。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今夏市民对冷饮消费的热情度很高,40%左右的受访市民每天花费在冷饮上的预算是5元至20元。由于今夏高温天接踵而至,记者采访的市民中超过半数表示今年的冷饮费开支高于往年。

  地域品牌如何重生和发展?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无论是大型商场、超市,还是零售小卖店,齐齐哈尔市本地冷饮产品都比较少。从事冷饮销售20多年的王先生告诉记者,齐齐哈尔市本土的冷饮无非就是奶+冰、绿豆沙等,新品种寥寥无几。而洋品牌和外地厂家不断推出夹心、脆皮、朗姆酒、焦糖、香草、抹茶等复合型口味的冷饮,品种多不说,而且口味各异,形状也各具特色,所以销路自然好。而且齐齐哈尔市市民对知名冷饮品牌认可度高,例如“和路雪”、“蒙牛”、“伊利”“雀巢”等。

  王先生认为,外来品牌依靠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确实给本地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同时本地企业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视。这几年外地品牌大量进入齐齐哈尔市,而本地企业却没有看到潜在的危机,安于现状,没有加大生产设备、品牌包装等方面的投入,以致外地品牌一来,短时间内便失去抵抗力。同时,消费者对冷饮类产品口味、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低档冷饮产品已渐渐失去它的消费群体。

  王先生说,同样是地域品牌,哈尔滨马迭尔走的是完全不同之路。受限于国企体制,以前马迭尔冰棍销售一直局限在哈尔滨。2013年,民企北京奥奇乐工贸有限公司与马迭尔集团签署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成立北京马迭尔食品有限公司,这家老字号才走出哈尔滨。北京马迭尔在北京建厂,并挖来了哈根达斯高管,开启了扩张的步伐。按照计划,马迭尔未来5年将在全国6个大区投资20亿元以上新建立6个生产基地,直接辐射各个大区的销售渠道,以缩短配送距离,减少冷链成本。同样是区域品牌的沈阳中街冰点与高校达成“食品研发基地”,市场上现在不仅有中低端的街头产品,还在一些城市开出了高端概念店,并进驻了机场。这些地域品牌的重生和发展值得本土企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