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1日讯(记者 周秘)担任粮店主任20多年来,他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着为民的承诺,诠释着诚信的内涵,将一家面积仅80平方米的普通粮店发展为两个店面、三个车间,生产经营面积1600平方米,拥有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有限公司。20多年来,共安置、培训下岗职工1000多人,创利税400多万元,企业没有一次因违反政策规定受到过处罚,没有一次因短斤少两或质价问题遭到投诉,树立了诚信经营的典范。他就是黑龙江省推荐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主任史庆明。
1964年,国家粮食部向佳木斯市二十三粮店颁发锦旗,锦旗上绣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榜样”12个金黄大字。1992年,史庆明接任二十三粮店主任,作为第五任擎旗人,他深深懂得诚信是修身之基、立企之本。
史庆明经常对员工说:“服务是个良心活儿,决不能掺杂使假”。建店这么多年来,“缺一补十、质价不符包退包换”的老传统始终未曾改变。
史庆明严把进货关,坚持“三不进货”,不是正规厂家不进货,没有检验合格证不进货,二道贩子手里不进货。对上门推销并许以回扣的,史庆明坚决顶住。1996年,史庆明发现从河南省购进的60吨面粉以次充好,他坚决要求退货,厂家提出降价,并表示给予回扣,被史庆明断然回绝。

史庆明在工作中。
史庆明还严把销售关,外进的货售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停售,决不欺骗顾客。有一次,一位顾客买了一袋面,吃了许多才觉得不满意而要求退货,员工们觉得要求有点过分,而史庆明却说“退的是货,留下的是客,我们就是要暖透每个顾客的心”。每年,粮店因给顾客退换货都要搭上近万元,而换来的却是群众对二十三粮店恪守诚信这块“金字招牌”的充分信赖!
粮店经营的五大类100多个品种的商品,全部明码实价,自己生产的食品,从选料、加工到销售,同样严把质量关。一位物价干部暗访,提着秤在粮店门口拦住买粮顾客核准份量,先后查访了9次都没有发现缺斤少两。后来,在一次市里的会议上,这位同志感慨道:“二十三粮店严格的质价政策名不虚传,我服了”。
1996年9月份的一天,一位顾客在购买10斤挂面后,匆匆离开了,却将装有2万多元现金的手提包落在了粮店。史庆明通过查询包里的证件,几经周折才联系到了失主。失主来到粮店取包时,拿出2000块钱非得塞给史庆明,史庆明说“这钱我哪能要?我们每年遇到这样的事多了,我们干服务业讲究的就是个诚信”。交流中他得知失主也是外地做粮油生意的,失主说“这次是来佳木斯走亲戚的,没想到会遇到你这样的好人,就凭你们的信誉,以后我的店就在你这进货了”。打那以后,他们每次都驱车80多公里,沿途越过县区几十家粮店,专门到二十三粮店来上货。
1998年抗洪、2003年抗非典和2011年日本核电站泄漏期间,市场上粮油和食盐价格一度上扬。尤其是在抗非典期间,许多粮店的食盐都涨到了10元以上。史庆明却坚持1元钱一袋不提价,敞开供应,顾客在这家粮店前排起了长龙。史庆明说:“尽管我们少攒了20多万,但能赢得百姓的口碑与信赖,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