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庆明诚信服务顾客。
诚信为民
20多年来,史庆明每天早晨都带领员工向国旗宣誓,他就是要让诚信立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铭刻在每一名员工的心中,并落实到每一天的实际工作之中。
粮店常年坚持为军烈属、五保户、高龄老人免费送货上门,用史庆明话说“免费送货上门,不仅仅是送去一袋米、一袋面,送去的是我们的信誉”。从1992年开始,他们又推出为市区内所有用户提供免费送货服务,凡是打电话预约购货的,哪怕是一袋盐、一瓶醋,都准时送到顾客家中。
二十三粮店对老红军或对革命有特殊贡献的老同志买粮油给予5%优惠,老顾客买货,钱不够或装具不够,可以向粮店借用。电话购粮、留言购粮、留袋购粮送货上门,从不多收一分钱。20多年粮店为顾客送货5万多次,运送粮油4万多吨,史庆明亲自驾车送货1000多次,运送量200多吨。
史庆明心系群众,冬季敞开门让市民到店内候车,为上班族开辟“避风港”。送迷路老人、儿童回家,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不胜枚举,拉近了粮店与群众的距离。群众对二十三粮店始终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有的搬走了,也会回粮店看一看。曾在供应辖区的一位老顾客王大爷,后来家搬到10几公里外,至今仍舍近求远坐公交车来粮店买粮油,他说“还是二十三粮店让我最放心”。80多岁的李大爷就爱吃二十三粮店的挂面,隔几天就来店买点。史庆明问他“咋不一次多买点回去?店里还给送”。老人笑着说“我就是想来粮店转转,顺便看看你们”。
诚信发展
史庆明上任之初,正赶上粮油放开经营,当时二十三粮店不仅在全市,就是在全省也属于效益最好的粮店。1996年,职工月工资加奖金平均500多元,上级主管部门曾规定,效益好的粮店,主任的工资可以高出职工两倍,按规定史庆明就应多开1000多元。史庆明为了粮店的长久发展,他坚持和职工一样的工资标准,不多拿一分钱,直到企业改制。10年里,他至少将10万元应得的工资留给了企业。有人说他傻,可他却说“我就愿意当这样的傻人”。
当主任20多年,史庆明几乎没有节假日,他是粮店的“万能工”,每天他都提前一个小时到单位,下班从来没个正点,除了处理正常业务外,生产车间、结算室里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付粮员忙不过来,他伸伸手;结算员忙不过来,他帮着打打算盘。史庆明把粮店当成了自己的家,他把职工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每个职工的家庭状况、经济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跑前跑后。而对于自己的家,他却疏于照料,老母亲去世他都没看到最后一眼,这也是史庆明觉得一生无法弥补的一个遗憾。职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油然而生的是信任和爱戴。在二十三粮店工作苦和累是出了名的,但凡是调入的职工却没有一人提出过调出要求。
诚信,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通行证。1992年,史庆明引进了速冻饺子生产线,可生产10多种饺子,日产量1000多公斤。1998年,由于存储原料的冷柜出现故障,导致300多公斤的猪肉腐败变质,史庆明毅然决定将变质的猪肉全部销毁,宁可让企业损失点钱,也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这一次粮店就损失近万元。靠诚信,他们生产的汤圆、饺子等20多个品种的“百顺”牌速冻食品,迅速在省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百顺商标被认定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
史庆明还带领员工对营业室重新进行了规划和改造,营业面积由80平方米扩大到1600平方米,在新区还开办了分店,粮店经营品种由原来米面油盐“老四样”,增加到调味品、酱油醋、小食品、生活用品,共计四大类上百个品种。20多年共安置、培训下岗职工1000多人,创利税400多万元。
2005年,二十三粮店由国营单位转制为全员股份制企业。转制后,总经理史庆明厚德修身、诚信立企的理念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没有丢。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先后获得170多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企业还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粮油销售放心店”、“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销售店”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