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7日讯 随着子女的成家立业,不少单身老人成了孤单的群体。越来越多的老人,想找个志同道合的人,搭伴取暖。记者调查发现,许多老人考虑到再婚面临财产分配等问题,开始走“只在一起过,不领证”的搭伴模式。
搭伙3年没领证
家住大庆让胡路区的王大爷,今年73岁,10多年前老伴去世,他就一直独居。
老人只有一个儿子,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带队施工。一年在大庆的日子,只有几个月。一个人生活,连个说话人都没有,王大爷感觉很孤单。于是,他最近几年,有了找老伴的想法,儿子对此并不反对。对于找什么样的人做伴,王大爷有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会做饭,身体没大毛病,有基本的医疗保险,万一生病了,也不会给儿女添太多麻烦。”
2014年,在一位老伙计的牵线下,王大爷认识了现在的老伴赵大娘。两位老人认识一段时间后,彼此认为还不错,就决定搬到一起过。如今,两人一起生活近3年,谁也没有提领结婚证的事。
“我考虑领了证,以后会涉及财产分配等问题。感情深,领不领证没太大的关系。”采访时,两位老人说。虽然没有领证,他们对于钱财,还是事先做了约定:家里的开支由男方出。随着关系日益加深,现在,两个人已经分得没那么清楚了。
想领证儿女反对
不少老年市民觉得,同居不领证,可以避免婚后,老伴和子女之间产生纠纷。
67岁的张大爷,老伴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再婚。因为不放心父亲一个人在家,儿女给他请了一个保姆,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有了保姆的陪伴,张大爷觉得日子不那么寂寞了。近一年相处下来,张大爷觉得保姆心地善良,知道心疼人,就有了跟保姆结婚的念头。
没想到这一想法,遭到了儿女的反对。原来,儿女们是担心父亲去世后,保姆会和他们分财产。最终,张大爷决定只和保姆搭伙过日子。如果他“走”在保姆前头,保姆可以在他的房子里住到去世。儿女们对此表示认可。
除了财产分配问题,还有的老人,为儿女着想选择不再婚。“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原本只伺候我,我要是结了婚,就要伺候两个人。”家住团结小区的郭大娘,4年前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俩人在一起后也没有领证。
不领证没有保障
律师白宇宙告诉记者,独居老年人在选择“黄昏恋”对象时,首先要确定对方的婚姻状况,避免出现非法同居的情况。
单身老人选择“非婚同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非婚同居”期间,购置房产要慎重。期间收入、继承等细节,因为没有《婚姻法》保护,很容易造成纠纷。白律师建议,老人共同居住生活前,如果担心婚后老伴和子女之间产生财产纠纷问题,双方可以在婚前,对财产进行公证,并通过书面协议,约定各自财产归属问题。但这一切,比领结婚证复杂得多。
因此,老年人最好选择登记结婚,这样双方都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