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30日讯(孙莹 记者 包海多)7月19日,尚志市珍珠山乡、老街基乡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导致多处桥涵、道路受损。灾害发生后,哈尔滨市公安局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机制,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救援工作。

救助被困老人及其财物。
力挽狂澜虎胆神威 昼夜奋战抢救危难
7月20日凌晨1时07分,哈尔滨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分三梯队进入灾区。由于红石村群众受困已超过12小时,长时间失联,且夜间降水量再次超过50毫米,不排除再次发生山洪和山体滑坡,直升机无法降落、最低限度悬停近5米高度等情况下,为保证现场情况传输顺畅和救援物资的投送顺利,巡特警支队支队长范国杰带领特战队员立即将机门拆除,并利用直升机将第一批8名侦察队员空投至被困村庄实施救援工作,在雨大、风大,气候条件极其恶劣、飞行危险系数极高的情况下,直升机连续起降12架次,向受困群众空投食品、药品、饮水、照明灯救援物资近2吨。

特警队员涉水为灾民送去救援物资。
11时30分,直升机悬停于红石村稻田地上空近5米,由于没有滑降绳索,突击队员直接从5米高空跳下,不顾从头到脚溅满泥水,身体多处擦伤划破,继续展开侦察、救援等工作,并通过远程侦察到距珍珠乡3公里的一个村庄地形复杂,通过逐一航拍录像,先后确定6个点位的被困人员、周边水位、被毁道路和桥损情况,并及时向哈尔滨市公安局指挥部和其他救援分队汇报侦察情况,传输现场实时画面,提供准确灾情数据和资料,确保救援顺利。

特警飞身下直升机参与救援。
“警航队长”5米空跳 趟过腰洪水背出两位八旬老人
20日16时许,距离尚志市最远的红石村一队有两名老人被困需紧急营救。警航大队长杨海平在村长的指引下前去救援。由于灾情复杂,警航大队直升机无法起降和索降,只能悬停空中。救人要紧,大队长杨海平直接从五米高空跳到地面,不顾浑身溅满的泥水就迅速召集年轻村民及时转移。
被困的两位老人都已80多岁,房屋位于河道中间,水流湍急水位齐腰,老大爷身有残疾根本无法出来,见状,杨海平立即用引渡绳索一头系在自己腰上,一头系在树上,趟过齐腰的洪水将两名老人先后背过河道。当得知老人家里还有干木耳心里放心不下时,杨海平握着老大爷的手说:“大爷你放心,我全都给你运出去。”话音刚落,杨海平又趟着齐腰洪水,一个人连续往返30多趟河道,将老人的22麻袋木耳全部抢出。
获救援后,两位老人激动的对杨海平说:“我在这个村子生活40多年了,刚来的时候这里其实不是一个村儿,是我用镐头一点儿一点儿的‘种’出了这个村儿,后来这里的村民越积越多,所以俺们也管这村儿叫‘镐头村’”。大爷接着说:“40多年,我们老两口就靠种地种烟卖钱过日子,从来不愿给咱政府添麻烦。今天,我算是受了共产党的大恩啦!”安顿好老人后,杨海平从兜里掏出200元钱塞到老人手中,老人感动的泪流满面。因为这次舍命救援,杨海平的腰部严重受损,膝盖也被河里的断树桩磕破划伤,可杨海平说:“当时情况危急,啥事儿能比救人重要!”

特警涉水帮助灾民背出家中物资。
桥断路毁突击队员捞木头搭浮桥 手扶倒塌电缆舍命救援
黑豹突击队中队长董辉和突击队员李洋、王波被空投到红石村三队,由于桥断路毁,李洋拿着木头自行搭建浮桥,拄着木棍涉水进村,整个地区都是低洼地带,如果再次降雨那里将是“死亡”地带,李洋冒着大雨挨家挨户检查有无被困人员和可抢救物资,将群众转移到村口的断桥附近,李洋怕用木头临时搭建的浮桥不够安全,就一直站在水里扶着木头保护村民过河。救援中,突击队员董辉得知红石村三队村头一户人家四面被水围困,河水宽度20多米,水流湍急,家中三位年迈老人根本无法出来,立即带领突击队员王波火速空投增援,他们通过观察没有好的办法救援,突击队员王波干脆利用攀登绳索在董辉和李洋的掩护下多次抛投,最后成功抛到对岸,王波拉着绳索趟着齐腰水流成功解救三位老人。接着,二队一村民家孩子到三队的亲戚家串门,由于当日下雨就住在了亲戚家,得知家里被淹后孩子哭闹要回家,妈妈在河对岸咋劝也不行。突击队员王波见河上倒着一根电线杆,在队友的掩护下,冒着生命危险扶着电线杆涉水过河,成功将孩子护送母子团聚。

直升机巡逻返航。
特警“宣传员”双重身份 实际行动获得灾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转移中,有户老人不走,李洋苦口婆心地做通老人思想工作。因老人行走不便,李洋就在搭桥处涉水背老人过河,成功将红石村三队130多名村民转移到村卫生所安全地带,随后又将二队周边的150多名村民集合到村卫生所至高点。这时听说还有20多名村民往北山走了,怕他们在上山期间发生泥石流危险,李洋立即带领一名村民快速跑上山劝阻他们,用真诚感到村民,用行动赢取信任,直到村民看到眼前这个满脸是泥水没有“人”样儿,为劝导转移喊到声音沙哑听不出“人”声儿的李洋时,村民们纷纷停住上山的脚步,全部留在山坡附近一个安全的铁皮房内。回到二队至高点时已是傍晚,李洋将村民们安顿在二队周边几户安全的人家暂住一晚,并把自己的所有补给都留给了老人和小孩儿。
突击队员刘钊、孙冬被投放到红石村一队后,找到村长,了解到140名村民中,老幼病残行动不便的大约20人,食物和饮用水还算充足,洪水冲毁5座房屋、冲塌3座桥梁。突击队员动员立即动员全村村民,迁移到村庄东侧一个高地上,带够两天食物和水预防二次洪灾。部分村民因家中财产和迁移地点不同意离开,突击队员就跟村长建议把村民家中的农用车搭上防雨布开到高地上解决避雨问题,最终将村民安全转移。当晚特大暴雨,突击队员刘钊和孙东守在村里观察水情,帽子和衣服湿透,裤靴全是稀泥。
一村民家有个10个月婴儿患重感冒,急需退烧药,还有一位八旬老人需胰岛素每天一针。几名队员想办法通过对讲机与临村队员联系,几经周折将消息传到指挥部,警航大队直升机随即为村民投送了药品。看到突击队员不分昼夜,舍命救援,手拉手涉水来回往返为村民取送物资、药品,手臂划伤流血来不及包扎,脚陷泥里足跟腱拉伤咬牙救援,村民们都情不自禁的感动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