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4日讯(记者 雷蕾) 都说中小企业发展难,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木业中小微企业却正在“国林模式”的助推下,驶入一条发展快车道。近日,东北网记者来到绥芬河,感受由“国林模式”带来的“加速度”。

奥润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东向记者介绍企业情况。
国企搭台中小企业唱戏
绥芬河市是我国对俄贸易的重要口岸,连接着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和重要枢纽,更是中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
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与国家先行先试建设国家木材储备基地的总体布局,催生了国林木业城在绥芬河经济合作区落地生根。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而绥芬河国林木业城项目则创造了政府支持下的国企搭台、中小企业唱戏的孵化器模式。
2013年4月,中国林业集团公司与民营企业绥芬河市友谊木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绥芬河国林木业城投资有限公司。

工人正在有序生产。
“央企+民企”的配置发挥了央企行业精专、资金雄厚和示范引领的优势,借助民企的自主活力和工作效率优势,形成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加快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014年4月,国林木业城一期、二期项目开工建设,短短的8个月时间,从一片荒地到33万平米厂房林立的现代化园区,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高速度,创造了黑龙江省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的新纪录。
责任编辑:张广义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