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丰(右)把20年前拍摄的照片送给已经长大的“竹篮女孩”。
东北网9月6日讯 4日,罹患癌症的媒体人王丰寻找20年前在中央大街拍到的一家三口的消息在朋友圈广为传播,经过大家不断转发,终于找到了。5日,照片上的孙先生一家三口来到王丰老师家认领照片,被王丰20多年来的执着和坚持感动。
一家三口认领照片,被老新闻人的执着感动
当日上午9点10分,孙先生夫妇带着女儿来到王丰家里,20年后再见面心情非常激动。“这就是20年前摇篮里面的婴儿,今年正好20岁。我记得你当时穿着一件红色T恤衫,不到40岁的样子,如今我们都老了。”孙先生一边介绍女儿和王丰老师认识,一边紧紧握着王老师的双手说。
孙先生的妻子张女士说,她是一名牙科医生,女儿正在上大学,当时她26岁,家就在中央大街附近,孩子刚满月,她们一家从娘家回来,“放孩子的竹篮子是在娘家拿的,里面的垫子是我自己缝的,竹篮子的柄是孩子爸爸用铁丝手工绑出来的。人家用篮子装宠物,我们觉得装孩子也不错,孩子在竹篮子里摇摇晃晃挺开心的,没想到引起王丰老师的注意,还给我们拍了照片。”
孙先生的女儿孙百仪说,“我正在上大学,学的是心理学。我们这一代都热衷于网络的事儿,对于报纸和照片接触比较少,听父母说,有位记者伯伯在20年前为我们一家拍了照片并保存至今,还费尽心思找我们,真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但是,还是被王伯伯的执着感动了。”
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和丈夫从昨天中午陆续接到朋友们10多个电话,说有人在20年前给他们一家拍了照片,如今想把照片送给他们。“我一看真是我们一家人的照片,立刻就想起了那个穿着红衣服背着照相机的青年。20多年了,王丰老师还留着这两张照片,还在尽力寻找我们,他的执着和坚持让我们非常感动,我要把照片带回去镶起来永久珍藏。听说王老师身体不好,我们带来一束向日葵,希望王老师能像向日葵一样向着阳光,顽强地生活。”
20年前中央大街步行街刚“满月”,照片上女婴也刚满月
回忆起当时拍照的情景,王丰老师说,20年前的7月,哈市中央大街被列为我国第一条步行街,当时是试行一个月。“我那时候用带胶卷的相机拍照片,寻找了20多分钟也没找到可拍的题材。一转身,一对年轻夫妇提着一个竹篮,竹篮里带着他们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儿,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中。‘中央大街步行街满月你家孩子也满月,我给你们一家三口照个相吧’,夫妇俩欣然允诺,快门一闪便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20年前,人们对于陌生人拍照还不是很理解,我表明身份后,没想到这对年轻夫妇很开通,这也体现了我们哈尔滨人的开朗、豁达和包容。”王老师说。
患癌3年开刀7次
画漫画、摆弄老物件减轻痛苦
王丰是我省农村报摄影记者,从事摄影工作近30年,3年前不幸患胃癌,经历7次手术,放疗、化疗期间仍然坚持创作,他不屈不挠抗癌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熊顿大叔”。
王丰老师的爱人张文娟介绍,王丰老师体重从原来的160多斤掉到现在不足百斤,只能吃半流食,体力不支的时候需要喂食,每天要吃五六顿饭。“8月31日刚从医院出院,这次住院又进行了两次肺部穿刺,体力更不好了,下不了楼,只能在室内慢慢走走。现在口服靶向药,每盒2000多元,只能吃10天,每月吃药就得六七千元,疾病的摧残和精神的压力让他整宿都睡不着觉。有朋友劝他把那些珍藏的老玩意儿或者老照片卖了换钱治病,都被他拒绝了。他说那些东西虽旧却是无价的,都是宝贝坚决不能卖,我们也只能依着他。”
张文娟说,王丰老师一直反复开刀、手术、化疗,遭受的痛苦非常人能够忍受,患病久了心情有时也焦虑,看到这些老物件和各种照片心情就好很多,在医院住院也惦记他那些“宝贝们”。王老师还画了很多漫画,把在医院和生活中的点滴都画成了漫画,以此作为精神支柱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自费拍摄数万张“哈尔滨姑娘”免费领取把美好留给她们
王丰老师说,他在1995年拍了大约2万张照片,多是在中央大街拍的,有各种题材的,他利用闲暇时间整理都分了类,想在有生之年送给照片的主人。在1996年和1997年之间,他还以“哈尔滨姑娘”为题材拍了数万张照片,展示哈尔滨姑娘的热情、大方、时尚。他把所有照片交给一家照相馆,还交了几千元钱,在2003年和2004年在中央大街展出,有姑娘认出自己的照片,照相馆负责把照片放大到8寸安上相框,免费送给姑娘本人,现在仍在继续着。“大约有五六千名姑娘领走了自己的照片,还有的姑娘给我留言,感谢我记录了她们年轻时的美丽瞬间,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王丰老师说,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只能在体力允许时做一点,非常感谢朋友们和同行们对他的理解和支持,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