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我能让鸭子当稻田里的“好劳力”
2017-09-14 10:36:1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长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9月14日讯 44岁的农民方永江见过大世面:

  去年8月,他把有机水稻的种植经验讲到了中国(黔东南)有机大会的讲坛上;今年4月,他网上申请成功入选全国15位创业农民域外访学团,去泰国清迈交流分享了他的有机稻米种植实践成果。去年,他成功“玩转”众筹卖大米;今年,他开微课,有粉丝并已成网红。

  记者在五常市二河乡见到方永江,听他自我介绍有3个身份:五常市川北道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翠京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而面对记者,方永江憨厚地说:“我最看重的身份就一个,那就是‘一个用心种好地的农民’。”

方永江在他创办的新型农民职业学校里,为村民讲授有机农业的未来。

  自2004年起,方永江开始在家乡五常市二河乡认认真真做有机农业,13年来他领导下的合作社拥有有机种植基地3519亩,于2014年春季建设了150亩鸭菌稻特色产业基地。2016年,合作社又成功复制了鸭菌稻285亩,经过3年实践获得成功。2016年他们的“鸭菌稻共育立体循环有机种养模式”申请到了国家发明与使用专利。

  东北农业大学鸭菌稻立体种植项目首席专家、水利工程学院教授戚国强说,方永江的有机种植连续十年通过国家有机认证,连续三年化肥、农药“0”使用,促进了农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为百姓餐桌提供放心安全食品,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种会讲借有机农业登高望远

  8月末,记者来到初秋的“稻米王国”五常二河乡,在庆丰村的一栋小二楼里,只见70多名农民挤坐在一间教室听讲座:五常大米有机种植实践及生态保护、五常大米产业化及品牌建设、鸭菌稻实践及现场指导……从8月22日到25日,东北农业大学的戚国强和王宏燕两位教授,已经在这里作了3天的讲习,这栋带教室带宿舍有食堂的二层楼房,是方永江去年8月投资130万元建起的“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至今已培训三期鸭菌稻共育技术180人;开展了两期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依托培训平台,带动农业观光游,今夏接待了三批120名游客。

  在学员的课程表中,记者看到方永江本人也担任主讲实践教学的多节课程。从邻村新庄坐车赶来听课的农民杨老汉说:“这个方永江可能讲呢!他说的都是我们农民嗑,我们听得懂,爱听!”

  方永江在二河乡是个有名的“返乡先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初中毕业就离开家进城当农民工,做木工做成了一个小头目,还有了自己的包工队,可后来他又撇开城里活计回乡务农,有点文化的他当上了村会计。方永江说,我不愿老婆孩子和老人成为孤独的留守者,我要和家人一起,在农村种地干出点名堂来。

  方永江脑瓜聪明灵活,在村里是有名的。他1999年回村当会计,没出两年就把村上的大米卖出了别人没有见过的好价钱,村里特别器重他,让他带人成立合作社,多卖大米给他奖励。可方永江不满足于这种仅仅靠种水稻卖大米赚钱的生活方式,他心里琢磨更大的事。

  方永江看到,由于农村大部分劳动力都转移到城里务工,在村里田间的主要劳力是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这个务农群体体力弱无生产技能,为了保证产量,大量依赖化学农药。他决心从自己做起,改变这样的现状。

  在2001年至2003年间,方永江尝试“单A”绿色食品种植,2004年开始摸索种植有机水稻。刚开始,他向村民宣传有机农业,农民不理解,方永江说:“我就告诉他们,你做有机农业就比化学农业多挣钱,这样农民开始跟着我,怀揣挣钱的梦想开启了有机农业种植。”

  2014年4月方永江联合另外3个村的会计孙玉华、张晓光、范青江一起,成立了川北道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沁心”牌鸭菌稻有机米。他给这个包含有“两颗心”的品牌做的注解是:耕者用心,食者安心。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