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金”。对此,阿木尔林业局党委书记胡守庆深有体会。自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后,国家正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开发森林碳汇项目,探索生态补偿新路径,努力将森林碳汇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时任图强林业局局长的胡守庆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在大兴安岭地区率先进行碳汇造林项目试点。2016年6月15日,图强局以40万吨碳量为质押授信获得大兴安岭农商行碳汇质押贷款1000万元,成为国内首单,开创了全国林业碳汇金融产品创新的先河。
从过去靠木头卖钱到林业碳汇交易换钱,林业人践行生态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把把“金钥匙”开启了从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大门。

5月的林都伊春,游人徜徉在烂漫的杜鹃花海中。陈宝林 摄
巍巍大小兴安岭,曾为共和国发展建设贡献了数以亿万立方米计的木材,居功至伟。今天,它仍是养育一方百姓的重要依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不过,人们对它依赖的方式、开发的路径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因为相互友好,所以才唇齿相依;因为取之有度,所以才用之不竭。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林区每一个人的行为自觉,生态产业闯出了广阔新天地,人与自然各美其美,和谐共处,展现了一幕幕动人图景。
(三)谋篇布局,重拳整治,保护好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块湿地,让水更清,天更蓝
诗人海子曾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诗人的情怀未免有些浪漫,但相比于温暖的名字,贴心的呵护也许更为重要。如今在黑土地上,那数千条奔腾不息的大小江河,正陆续有了自己的庇护者:河长。
为建立健全河湖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维护全省河流生态安全,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今年6月,我省印发了《黑龙江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境内所有河流(含湖泊、水库)实施河长制,计划到2018年6月,我省全面建立河长制;到2020年年底,通过实施河长制,全省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这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又一强力举措。
黑龙江幅员辽阔,境内河流纵横,湖泊遍布。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主要水系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水系,以及乌裕尔河与双阳河内陆水系;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等。它们就如嵌在黑土地肌体上四通八达的血脉,滋养着千里沃野,哺育着流域内的芸芸众生。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和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违规排污,私挖滥采,江河湖泊的水质不同程度受到污染破坏,有的情形已十分紧迫。
按着国家总体部署,全力实行河长制,就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加快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河湖健康,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保障和支撑。
责任细化到人,又怎能不勠力同心?各地进一步强化行业部门监管职能,组织开展河湖环境综合治理,遏制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实行严格的环保督察手段,增强对突发水环境事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能力。一批重污企业被关停或改造搬迁,一批破坏环境案件被严肃查处。
2017年7月18日,针对哈尔滨市某油脂加工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并屡教不改现象,环保执法部门做出了4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这是哈尔滨市目前已经下达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中罚款数额最高的案件。
“史上最高环保罚单”,彰显了政府整治环境乱象的决心与力度,惩一儆百,让环保利剑高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曾几何时,雾霾吞城,黄沙漫天。碧水蓝天,人心所盼。去年入冬后,全省深入实施“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十条”,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冬季大气环境执法检查,环保部门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30家,对84家(次)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1103.9万元。构建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体系,降低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门槛,建立哈大绥联防联控机制,同防同控重污染天气。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基础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重大工程和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等农业“三减”行动。截至2016年底,我省全年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4.2万辆,完成年任务量的118.2%,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210台,完成计划的147.1%。
2016年全年,全省空气质量年平均达标天数占比为91.5%,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下降7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下降11微克/立方米。雾霾天,不再“寻常见”。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我省两大平原拥有众多湿地,面积广阔,物种多样,是弥足珍贵的生态资源。近年来,许多地方纷纷建立了保护区,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51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超过40个,数量居全国之首。
从今年8月下旬起至9月末,黑龙江省环保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农委、林业、农垦、畜牧、森工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绿盾2017”专项行动,重点检查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7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严肃查处自然保护区各类违法违规活动。
去年末,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反馈黑龙江情况时指出,黑龙江在环保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包括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区数量全国第一,上半年全省PM2.5和PM10浓度均值同比均下降20%以上,松花江流域干流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
2016年的深秋,又一个消息让人振奋:大马哈鱼回来啦!省内多点监测到大马哈鱼洄游的踪迹,有些与大马哈鱼失联30年的河流发现了大马哈鱼的身影。抚远上游200多公里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同江市监测到批量洄游的大马哈,乌苏里江畔的饶河县科研船也监测到洄游鱼群,数量为近年来之最。甚至,距抚远400多公里的松花江支流汤旺河也捕到了放流洄游的大马哈鱼。
“倦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今春,在三江平原几大自然保护区内,监测发现,水鸟回归的数量明显要多于往年,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数量大幅增加。
今年以来,在森工林区的东方红、穆棱林业局,多次发现黑熊、狍子、棕熊、梅花鹿出现在远程监控镜头中,它们或成群结伴,嬉戏打闹,悠然自得……其中最令人欣喜的,是“山大王”东北虎的频频现身。就在9月2日和9月5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2农场就分别发现虎踪。
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是一个地方生态状况的晴雨表。它们大量重现山林,标志着我省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家园美好,胡不归?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知,我国再添1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黑龙江省有6处,位列第一。生态大省,依然风光无两!
(四)淘金冰天雪地,冰雪旅游收获了盆满钵满。“每当天上下雪,都好比是在大把撒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提起黑龙江,几乎所有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漫天飞舞的洁白雪花,苍莽雄壮的林海雪原,晶莹璀璨的冰灯雪雕,如梦似幻的雪乡之夜……是啊,冰雪,还有什么能比冰雪更让人对这片黑土地印象深刻?
地处祖国北疆的黑龙江省,冰雪期最长、雪量最大、雪质最好,降雪期长达4个多月。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天雪地,气候严寒,一度被视为东北发展的阻碍和最大的劣势;苦寒之地,曾被多少人视为畏途。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冰雪的重新认识,龙江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方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冷资源”变得炙手可热,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极,黑龙江作为全国冬季旅游首选地地位日益凸显。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日本札幌雪节、挪威的冬令节一起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每到冬季,贯穿冰雪产业链的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活动就热火朝天展开,高潮迭起。
习近平总书记说,黑龙江的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既是对过去多年黑龙江在冰雪资源产业开发方面付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冰雪大省未来更好更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方向。原生态的冰雪,从未像今天这样受人瞩目。敢闯敢试的龙江人,正在冰天雪地中奋力走出一条建设冰雪经济强省的绿色发展之路。

每至冬季,大量南方游客前来龙江赏冰戏雪。邱成 摄
亚布力,位于小兴安岭余脉的张广才岭西坡,距哈尔滨东南201公里处,山高林密,雪量充沛,俄语里是“苹果园”之意。因为上个世纪初,修建中东铁路时在山上发现许多苹果树。如今,漫山果树仍在,亚布力却早已成为中国“滑雪胜地”,一个让国内外冰雪运动爱好者趋之若鹜的乐园。以1996年亚冬会召开为元点,二十多年来,亚布力由单纯的冬季体育项目训练场逐步向大众冰雪休闲体验转型发展。高铁直通让交通更加便捷,各项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由省政府主导理顺管理体制,实施资源整合。2016年,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其中一季度冬季滑雪36.8万人次,同比增长20.8%。
上一个冬天,亚布力先后承办了几项国际顶级冰雪赛事,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达沃斯”的中国企业家论坛已经举办了十七届,群贤毕集,足见龙江冰雪的强大磁力。
目前,全省各地共拥有各级滑雪场上百家,其中最北的漠河北极圣诞滑雪场,一直可以开放到初春山花烂漫时。
松花江畔,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全球最大的室外冰雪主题公园。第十八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占地80万平方米,总用冰量18万立方米,总用雪量15万立方米,再创历年之最。游人徜徉在美轮美奂的冰雕雪塑王国里,感受北国冰雪艺术的神奇魅力。春节期间,最高时一天门票收入就超过2000万元。央视春晚分会场的成功举办,更让龙江冰雪出尽了风头,赢得八方艳羡。在75天的经营期中,冰雪大世界共接待中外游客130万人,实现经营收入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和20%。除了冰雪大世界,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期间,太阳岛雪博会、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也都游客盈门,火爆异常。
一业举,百业兴。由冰雪旅游直接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兴旺红火,也催生了许多新行当。一入冬,松花江上激昂的劳动号子声就响起,数以千计的采冰人顶风冒雪,几乎将半个江面的冰都搬上了岸。他们都是来自市郊的农民,改变了“猫冬”的习惯进城为冰雪景区提供采冰劳务,每人每天能收入二三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