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绿色发展:我们书写
2017-09-21 07:34: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宝林 李晶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牡丹江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雪乡,一个美如童话的地方。红灯笼,雪蘑菇,小火炕,农家菜。去冬,经过重新规划改造的冰雪小镇再创历史新高,自2016年11月初开园截至2017年2月25日,雪乡已接待游客66.8万人次,同比增长20%。自助游客达8.2万人次,同比增长12.6%,实现旅游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21%。落雪成金,经营家庭旅馆的林业职工赚得盆满钵满,喜笑颜开:每次下雪,都是老天在大把撒钱!

  黑河红河谷国际滑雪场每到冬季迎来旅游高峰。邱成 摄

  雪是资源,冷也是吸引力。数九寒天去北极漠河找北,在零下40℃的低温下体验“泼水成冰”的快感,让许多南方客大呼过瘾。

  据统计,2017年春节冰雪黄金周,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009.4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0.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2%和12.11%。又一个流金淌银的冬天,这是冰雪产业为龙江经济发展呈上的一份完美答卷。

  (五)资源好,更要经营好。政府主导,打品牌,促升级,延伸产业链,冰雪华章演绎美妙“多重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沉醉在冰雪生金的喜悦中,我们却不得不思考:冰雪产业发展会不会走其他产业的老路,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导致市场无序竞争?如何避免低水平的开发、粗放的经营带来的资源浪费与新的破坏?在国内其他省份看好冰雪“钱景”,纷纷跟进争抢这块诱人蛋糕的形势下,如何应对才能继续雄踞于“冰雪之冠”?

  “好资源,一定要经营好,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否则就是暴殄天物!”

  用新发展理念统筹龙江冰雪产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于2016年12月30日出台,从品牌打造、产品体系、资源合作、营销策略对冰雪产业进行全新包装和升级,推动全省冰雪经济蓬勃繁荣。提出依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今后将重点建设“一区四带”(“一区”即打造哈尔滨都市时尚冰雪旅游区,“四带”即打造哈尔滨—亚布力—雪乡—镜泊湖滑雪旅游度假带,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冷、热矿泉冰雪旅游带,哈尔滨—伊春—逊克森林冰雪旅游带,哈尔滨—漠河极寒冰雪旅游带。),把黑龙江打造成为中国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冰雪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冰雪经济强省,巩固黑龙江省在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的龙头地位。

  按照《实施意见》,今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相关产业融合的冰雪产业体系,变独特的冰雪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到2022年,力争全省冰雪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突破1200亿元。

  促进冰雪旅游产品提升,实施精品线路培育工程。亚布力景区从去年开始立足避暑养生休闲度假,深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新建国内唯一具备举办国际赛事资质的山地自行车公园,国内规模最大的雪山水世界,国内纬度最高的熊猫馆,省内独家的山地游乐园,东北规模最大富含硒元素的森林温泉……成为滑雪赏雪、避暑养生、休闲度假、观光旅游、运动体验、文化科普综合旅游胜地,形成了四季旅游新格局。

  整合省内冰雪景区资源,加强规划设计,攥指成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组成了冬季精品旅游线路。柴河林业局卫星林场,从去冬开始力推“雪村”品牌,突出东北民俗原生态。旱烟袋,羊皮袄,雪地爬犁,越“土”越招人稀罕。此外,伊春库尔滨雾凇、扎龙湿地冰雪观鹤、镜泊湖冰瀑布、大庆雪地温泉、冬季北极村探秘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和线路组合,为广大游客充分领略龙江冰雪魅力和民俗文化风情提供了多种选择。

  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与邻近省区合作,成立东北地区冰雪旅游联动发展机构,打造两小时冰雪旅游经济圈。

  促进体育活动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包括办好专业冰雪体育赛事,丰富业余冰雪体育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加大冰雪运动进校园力度。冬泳、冬捕、冬钓,滑冰、冰壶……全省精心打造的赏冰乐雪系列活动丰富多彩。2013年至今举办的漠河汽车拉力赛,已经成为国内一项重要冰雪赛事,影响力与日俱增。

  促进文化活动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包括打造特色驻场演出,丰富地域文化产品,壮大时尚文化产业。冰雪大世界的冰秀,每晚都上演国外艺术团队世界级的演出,冰雪节期间,哈尔滨大剧院好戏连台,让人们在赏冰玩雪的同时,感受到精彩的地域文化。扎龙雪地观鹤、凤凰山冬季雪谷穿越大探险、伊春露营大会、库尔滨雾凇节,都已在国内外叫响。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威虎山景区开展红色旅游,重温烽火硝烟,激发爱国之情,感受北国山川之雄奇壮美。

  促进商贸活动与冰雪旅游融合发展,打造黑龙江特色美食,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雪博会”引来众多客商,收获满满。今年春节黄金周,冰城“老字号”马迭尔冰棍着实火了一把,仅哈尔滨中央大街店就销售了23万支,连在一起有6公里长。

  冰雪旅游的迅猛发展,让我省的冰雪装备制造业借势登高。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2016年我省14家冰雪装备骨干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左右,其中齐齐哈尔黑龙冰刀、哈尔滨鸿基索道等部分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冰雪产业,由冰雪旅游的“单兵突进”,正在升级为全产业链的集群舰队,实现了“多路进财”,为正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的龙江经济发展输出强大动力。

  白金版的冰雪乐章,正在黑土地上铿锵奏响。

  为了深入宣传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推动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巩固龙江冰雪旅游大省优势,从几年前开始,省政府就由主要领导带队赴外地“卖冰雪”,宣传推介黑龙江冰雪旅游产品,从品牌打造、产品体系、资源合作、营销策略等维度进行了全面创新,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人群进行精准化、精细化、多样化的营销推广。近日,我省与广东联手推动两省冰雪旅游合作,“寒来暑往、南来北往”,两省实现资源互补共享。

  从2016年起,我省将每年的12月20日设立为“全民冰雪活动日”。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大论断的实际行动和务实举措,引导、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等冰雪活动中来,营造浓厚的冰雪旅游氛围,进一步提升我省冰雪旅游品牌关注度和知名度,对念好“山水经”、打好“冰雪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巨大市场消费潜力,吸引了众多商家和战略投资者。6月30日,万达集团投资运营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哈尔滨万达娱雪乐园开门纳客。哈尔滨万达城将以四季全天候冰雪娱乐、鲜明的哈尔滨历史文化特色、高水平驻场演艺等内容,打造辐射东北亚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可以预见,这将是龙江冰雪旅游产业

  的又一闪亮品牌。

  (六)生态建设引发产业“蝶变效应”,“龙江绿”成为大卖点,市场风头正劲

  风光摄影师老耿,北京人,每年秋天都要来中国雪乡住上半个月,不为别的,吸引他的就是这漫天飘舞的雪花和莽莽的大森林和清新的空气。他说,这地儿,国内独一份儿,美!

  生态龙江,风景这边独好。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各地纷纷立足特色优势,争打生态牌,作为展示区域形象、吸引外来游客和投资者的最佳名片。去年以来,中国·双鸭山湿地摄影大赛、兴凯湖春季观鸟节、漠河石林风光摄影大赛、大美凤凰山风光摄影大赛相继举行,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在国内外摄影师镜头中生动定格,为更多人所熟知并神往。

  优质的生态资源,也直接促进了以旅游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体育等服务性关联产业的风生水起,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盛夏,全国多地热浪滚滚,而黑龙江林区则清风习习,凉爽宜人。年逾八旬的“候鸟老人”王柏和来自河北省,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与老伴到伊春市的一家养老机构消夏避暑。林都的“天然森林大氧吧”让他们“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里”。闲暇时,他把周边的绿水青山美景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引来无数点赞。

  “神州北极”漠河县依托中国最北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力打造以养老养生、休闲旅居、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候鸟式养老服务产业,精心设计的6条短期旅养线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康养北极”品牌已初见成效,每到夏季大批的“避暑养老团”进驻时,出现“一铺难求”的景象。

  严寒,也是卖点。黑河处于高纬高寒地区,全年气温低于零下30℃的严寒天气有20多天,使其成为国内外众多汽车厂家寒带试车的首选之地。目前,全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寒带测试工作量的95%都集中在黑河完成,被誉为“汽车寒地测试之都”。

  2016年夏季,来黑龙江旅居度假的外地老年人达124万人。北上龙江觅清凉,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时尚。

  今年以来,在哈尔滨、伊春等地,2017年“黑马”系列赛事、F1摩托艇世界大奖赛、国际帆板大奖赛等一系列高水平的体育赛事相继举行,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人参与。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成为文体活动的大舞台,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我省生态优势和绿色转型成就。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龙江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坚实保障,极大增强了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省内各地因地制宜,以绿色引领,上项目,打品牌。依托丰富的农林牧渔上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加快产业链生成建设,绿色食品产业逆势而起。到2016年底,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4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 3,约占全国1/5强;总产值2360亿元,约占全国1/6,成为全国最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龙江绿色食品的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培育打造了北大荒、寒地黑土等一批著名品牌,有15个绿色、有机食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有近200个绿色有机食品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00个。绿色食品省外销售额超过千亿元,产品遍布全国、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评选出的“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有5个品牌来自黑龙江。大会还授予区域公用品牌下的16家大米企业“2016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核心企业”称号,黑龙江省6家企业脱颖而出,数量占获奖企业总数的37.5%。

  在今年第四届中俄博览会上,黑龙江省的农业及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洽谈合作者众多。

  8月18日,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黑龙江的62家绿色有机食品骨干生产企业亮相,同国内外客商达成产品销售合作意向,频频收获令人欣喜的经贸“大单”。

  新绿满眼春,风自龙江来。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王蕴奇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加工已成为全省成长性最好的新兴产业。2016年,全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发展890家,亿元企业超100家,分别比2011年增长67.6%和53.8%;完成加工量1510万吨,完成加工产值1480亿元,形成了绿色米、豆、菜、菌、乳、畜等14个产品系列,龙江米、龙江奶、龙江肉、龙江油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优质安全农产品代名词。

  借力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涵养的优良生态环境,龙江绿色产业风生水起,“中国绿色大厨房”四海飘香。

  据统计,与2012年相比,我省2016年经济总量增加1400多亿元,但能源工业减少1600亿元左右。这“一增一减”,意味着我省在非能源领域比四年前增加了3000多亿元经济总量。这增量,就来自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重点产业项目的发力见效、新动能的培育生成。其中,“两座金山银山”中的冰雪经济、生态旅游、湖泊湿地经济、林中经济等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潜力陆续释放,有力拉动了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方水。然而,山水之间,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生动践行,生态文明之花遍地绽放。

  又一个金色的秋天正款款向我们走来,蓝天白云下,丰收的田野、绚丽的山色,让人心旷神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充分发掘冰雪资源优势,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强省惠民,龙江上下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壮美的时代画卷徐徐铺开,美丽中国故事,正在这片生机勃发的黑土地上精彩上演。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彭佳丽

【专题】十九大时光

【专题】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