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供给侧改革捧出龙江“绿”厨房 来自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报道
2017-09-27 09:19: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玉龙 张桂英 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3

  品牌引领赢取“卖得好”

  除了展品,参展企业的观念和实力也今非昔比。来自“北方鱼米之乡,辽金生态古城”黑龙江省绥滨县的有机西红柿,别看只占据绥滨县益农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的展位一隅,但其背后的产业却一点也不小。经理武传义告诉记者,年产2万吨西红柿,几乎都销往俄罗斯市场。目前已经引进一套先进浓缩番茄汁及番茄酱生产线。这次来参展,就是真诚寻求合作伙伴,开拓国内市场,做大国际市场。

  在展台的另一侧,来自木兰昊伟农庄的即食水果玉米也受到热捧。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产品都是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水果玉米开袋即食、玉米果汁开盖即饮,非常方便。“这是我们针对一线城市青年消费者特意设计开发的产品,考虑到便利店更被青年人所喜欢,所以我们主推一线城市的便利店销售。我们的体会是,只要把产品做精做好,不但销售不愁,价格还很好。”

  第一次走上农交会大舞台的永和菜业,带来了8人组成的强大营销队伍。“对北京市场,我们是志在必得。”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庆堂对这次参展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公司以往销售是靠经销商走农批市场,虽然走了量,出了名,也赢得了市场,但是名气只在业内,消费者并不知道我们,因为产品到他们的菜篮中已经换成销售商的品牌了。比如我们的菜卖到山东,都被人家打上自己的品牌出口啦,人家挣大钱我们挣小钱,成了卖原料了。自打今年跟省农委先后参加了在杭州和南京举办的展销会以来,眼界开了,思路也变了,如今我们坚定地要打自己的品牌,不仅做产地,更要做市场。

  李庆堂说:“这次针对北京市场,我们带来了茄果、瓜果、豆类、叶菜4大类20多个小品种的蔬菜,不仅有北京人最爱的龙江特色菜紫花油豆、北京中高端消费市场喜食的苦瓜、彩椒,还有两样特色水果——地产沙果和地产网纹瓜。这种从韩国引进的网纹瓜,经过改良更加甘甜,糖度可以达到15个以上,非常受市场欢迎。我们的愿望就是强化跟超市对接,让北京老百姓更方便地吃上地道龙江菜。这几天的对接颇有成效,目前已经和联华连锁超市及大润发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品牌就是影响力,品牌就是生命力,品牌就是竞争力。本届农交会上,不论是我省的专场推介,还是企业的现场推广,品牌引领都成为广泛共识。

  在开幕首日的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推介会上,佳木斯大米的现场推介引人注目。推介人、佳木斯大米协会副秘书长常志清说,佳木斯大米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佳木斯深厚的资源禀赋,肥沃的三江平原,平均坡降仅万分之一的平坦耕地,成就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佳木斯大米”;连续六年登上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国际生态示范市的良好生态成就了佳木斯大米绿色安全的好品质;境内有三大水系、130多条大小河流,好水才能成就好米……

  省农委副主任李世润说,我省在“农交会”这个国际展销大舞台上选择佳木斯大米做推介发言,是有深意的,是打造黑龙江大米品牌矩阵的一个具体举措。一直以来,人们将黑龙江大米市场推广的不如意归咎于同质化严重,其实黑龙江幅员辽阔,水稻种植从第一积温带到第四积温带都有,面积始终在6000万亩以上,各地大米各具特色。除了享誉国内外的五常大米、响水大米,近年来庆安、方正、肇源等一些地方大米也纷纷找准市场闯出名气,这次隆重推出佳木斯大米,就是希望不断丰富我们的大米品牌矩阵,形成多层次、多名品的黑龙江大米市场格局,早日实现“卖得好”。

  农交会上,我省许多企业都把各种质量背书亮出来,让参展者一目了然、放心选择;还有一些企业联大靠强,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在我省展区,记者看到明水县明实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包装中,都醒目地标明:中国营养协会战略合作单位、中国营养协会营养产业示范基地。黑龙江百世菇娘食品有限公司以依兰红菇娘为原料做的果汁、果酒、干酒、冰酒等六大系列产品,引起了客商们的驻足关注。总经理庞博告诉记者说,红菇娘中含有苦瓜甙,具有较强的降血糖和调节血脂的作用,被医学界称为“植物胰岛素”。我们与科研团队合作,现已研发出近二十余种产品。黑龙江大米网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舍得花钱包装自己、宣传自己的企业越来越多。像这种通过VR与AR技术制作的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企业生产全过程的3D宣传片,虽然每分钟制作费2万元,但企业却认为这个钱花的“值”。

  五常市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文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乔家大院这次带来的三个产品,都经过中国有机产品及欧盟有机食品认证,认证证书就摆在展位上,这样的质量背书就是最好的宣传。虽然做这种高端产品投入大,但有市场的认可,产品售价还能提高,就值。

  肇东市熙旺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次参展收获了一个大单:与北京四海通达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额1亿元的有机杂粮购销合同。北京四海通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彦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从2011年就已经开始与熙旺合作了,每年都要采购数千万元的五谷杂粮。之所以选择黑龙江的合作社,主要看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以及合作社的科学规范生产。比如今年与熙旺合作种植的甜玉米,生长后期有了虫害,合作社为保证绿色有机品质没有打农药,而是采取科学的除虫方式处理了病虫害。

  在农交会黑龙江企业签约项目表上,黑龙江省五常金禾米业有限公司与天津依兰香商贸有限公司的签约项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项目资金构成一栏上表明甲方30%乙方70%。面对记者的询问,金禾米业的销售总经理王国良开心地笑了。他说,“这就是我们坚持品牌战略的收获。这意味着合作方要先付70%的款我们才发货,这样的打款方式,在粮食产品交易中是很难得的。”

  经营五常大米近20年的王国良体会到,现在的日子最好过。他说:“最开始我们主要靠农批销售,虽然量大但效益不高。2008年我们决定不做搬运工,走品牌营销。转型的阵痛实实在在地品味了四五年,但我们咬牙挺住了,政府出手规范市场对我们帮助很大。如今品牌叫响了,销量每年都以30%甚至40%的速度递增,在合作谈判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五常大米就该这么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