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富裕县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主题 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017-09-30 08:52: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那鹏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抓产业,着力夯实文明基础。富裕县立足全县产业基础,着眼各村资源禀赋,整合涉农、项目、扶贫、财政等资金1.5亿元,打捆使用,集中投放,重点发展粮食仓储、奶牛养殖、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盐碱地改造等产业,产生的效益资金1600万元,46个贫困村每村定额分配4万元,低保贫困户人均收益800元,其余贫困人口人均收益410元,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引进益海嘉里粮食加工综合体项目,项目投产后可实现20万吨大豆、180万吨玉米、20万吨小麦深加工及马铃薯、甜菜精深加工,可解决全县农民“卖粮难”问题,订单种植覆盖我县及齐市周边670万亩耕地;借助龙腾湿地公园4A级景区和中国乡村游模范村的优势,整合小河东村、东塔哈村、五家子村旅游扶贫资金600万元,打捆投入龙腾生态温泉度假庄园参与旅游经营,每年按10%保底分红,每个村年获利20万元,带动3个村423户贫困户受益,户均年增收1135元,小河东村还通过争取产业扶贫资金700万元,新建养殖规模2万只大雁养殖场,租赁给龙腾公司养殖大雁,年租金30万元,使150户贫困户受益,户均年增收1600元,同时龙腾还带动20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

  小河东村的龙腾山庄旅游。

  小河东村的旅游产业。

  富裕县还充分运用金融贷款这只手,创新出台了“两贷一补”政策(“两贷”政策,贷款额度2万元以下的扶贫小额贷款和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实行3年以内零利率贷款政策;“一补”政策,对发展种植养殖业,有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的贫困户,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用于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庭院经济,按照500-1000元标准奖补。

  抓文化,着力提升文明层次。富裕县的民族元素丰富,文化特色鲜明、共有25个民族,18个少数民族居住村,友谊乡三家子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满语口语村落,富裕县在三家子设置了满族小学、满族博物馆、满族百年民居等旅游景点;五家子村是东北唯一的柯尔克孜族聚居村,富裕县建设了柯尔克孜文化馆、东迁广场、白马湖等基础设施,绘制了柯尔克孜族东迁故事文化墙,设立了地方性民族节日——柯尔克孜族“东迁节”。同时积极培育培养乡村两级文艺人,使他们成为乡村公共文化的主力军。并打造墙体文化,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了软环境建设,同步植入了宣传思想文化内涵。

  富裕县还开展“文明家庭”“村里好人”评选活动,通过举办善行义举榜、道德榜、功德录、培育文明之花等方式,培养典型、选树典型、宣传典型,全县共评出文明家庭200户,村里好人159人,让文明的声音在村与村之间传唱,让文明的种子在人与人之间生根发芽。目前,全县共有各级文明单位9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7个;文明村镇65个,其中向国家级推荐2个。

  抓机制,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富裕县建立约束机制,引导和督办各村,组织和发动村民,共同研究修订《村规民约》,作为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的长效机制,规范村民行为,打造文明乡风。同时,建立管护机制。美丽乡村“重点在建、难点在管”,为此我们积极探索管护办法,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示范村每村成立2人以上保洁队,54个美丽乡村共设保洁员110人。富裕县还建立推进机制,成立美丽乡村领导小组,落实了乡镇部门“一把手”责任,建立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督办制度,确保美丽乡村工作不断扎实推进。

  塔哈镇吉斯堡村将《村规民约》挂在村内醒目处,结合村容整治和“五乱”现象制定门前“三包”和“五不”,并制定了奖罚措施。繁荣乡永丰村在《村规民约》里明确要求移风易俗,文明婚丧嫁娶,弘扬孝老爱亲美德,村里对60—100岁老人补贴养老敬老费100元到5000元不等,对评为美丽家庭和村里好人补贴200元;对火葬的补贴1000元;对考入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奖励500元到8000元不等,现该村已走出去了86个大学生、6个硕士研究生、1个博士研究生;同时村里还确定了村屯环境管理办法,成立保洁管护队伍,配备6名专职保洁员进行全天候保洁。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辉